王初《梅花二首》咏梅花诗赏析
梅花·梅花二首咏梅花诗鉴赏
王初
应为阳春信未传,固将青艳属残年。
东君欲待寻佳约,剩寄衣香与粉绵。
迎春雪艳飘零极,度夕蟾华掩映多。
欲托清香传远信,一枝无计奈愁何。
梅花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传统题材。梅花二首在同题材的诗歌中不算佼佼者,但也有独到之处。
阳春指温暖的春天。信是音讯。残年即岁暮。春天的消息还没有传来,梅将其青青的枝,艳丽的花展现在人们面前。
东君指的是春神。欲待,是说春天还没有到来。寻,有重温的意思。粉,白色。绵,延续。待到春意盎然的时刻,梅花要和春神重温美好的盟约。仿佛她曾经对东君说:你到来之前,我装点这世界。春天来临了,她还要奉献出余香,把不算色彩的白色融入万紫千红的春光中。
由此可见,梅花的品质可谓高贵矣。她只在大自然没有花儿香,没有柳丝绿的隆冬时节现其青艳。她并非要与百花争妍,争占春光,只是让人们赏心悦目,向人们传送春天来临的消息。
飘零,坠落之意。夕即祀月(农历十二月)。蟾为月之代称。蟾华也就是月华。如:愿逐月华流照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一枝即一枝春,代指梅花。刘宋时陆凯寄赠范晔诗云:“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见荆州记)迎春之飞雪落尽了,梅更显其艳。月光映照下的梅又显其朦胧美。她还托付清香把春之信息传向远方,让万物都知道:春天就要来了,春天就要来了。一枝还兼有数量词的作用。作数量词解,就有嫌其少的意思,所以她产生了愁。梅花大概希望有更多的姊妹吧,使隆冬时节胜似春光。
由此又可见梅花的美好心愿:把人间装扮得更美丽。
本篇中的梅花,谦和,无意惹人喜爱,而人甚爱之。
-
名言: 夏三月, 此谓蕃秀, 天地气交, 万物华实, 夜卧早起, 无厌于日。使志无怒, 使华英成秀, 使气得泄, 若所爱在外, 此夏气之应, 养长之道也, 逆之则伤心, 秋为痎疟, 奉收者少, 冬至重
-
昨日云阴重,东风融雪汁。远林草木暗,近舍烟火湿。下有隐君子,啸歌方自得。知我犯寒来,呼酒意颇急。抚掌动邻里,遶村捉鹅鸭。房栊锵器声,蔬果照巾幂。久闻蒌蒿美,初见新芽赤。洗盏酌鹅黄,磨刀削熊白。须臾我径
-
【原题】:建昌守杨吉老得居湖州山间作亭於上名曰弁辉为长句以记之
-
词作于丁酉,道光十七年(1837年),太清三十九岁。 这是一首题画词,画为云林所绘《闰七夕联吟图》的仕女图。七夕联吟的是画的主题,所以词人从七夕写起。七月七日是牛郎织女相会的佳期,银河的鹊桥架起来了。因为作画之时时逢闰七月,有了两
-
龙亦恋故居,百年尚来去。至今雨雹夜,殿闇风缠雾。而我弃乡国,大江忘北渡。便欲此山前,筑室安迟暮。又恐太幽独,岁晚霜入屦。同游得李生,仄足随蹇步。孔明不自爱,临老起三顾。吾归便却扫,谁踏门前路。 作品赏
-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 法于阴阳, 和于木数, 食饮有节, 起居有常, 不妄作劳, 故能形与神俱, 而尽终其天年, 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 以酒为浆, 以妄为常, 醉以入房, 以欲竭其精, 以耗
名言: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 法于阴阳, 和于木数, 食饮有节, 起居有常, 不妄作劳, 故能形与神俱, 而尽终其天年, 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 以酒为浆, 以妄为常, 醉以入房, 以欲竭其精
-
上胡不法先王之法 ① ?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先王之法,经 乎上世而来者也,人或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虽人弗损益,犹 若不可得而法。东夏之命 ② ,古今之法,言异而典殊 ③ 。故古之命多不
-
五湖千万里,况复五湖西。渔浦南陵郭,人家春谷谿。欲归江淼淼,未到草萋萋。忆想兰陵镇,可宜猿更啼。
-
《老舍断魂枪》原文阅读|主旨理解|赏析|读后感 老舍 沙子龙的镳局已改成客栈。 东方的大梦没法子不醒了。炮声压下去马来与印度野林中的虎啸。半醒的人们,揉着眼,祷告着祖先与神灵;不大会儿,失去了国土、自
-
古文观止·清文·魏禧·大铁椎传 庚戌十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