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夜雪意赏析》
此诗着意刻画诗人在风雨交加的寒夜里的感情活动。这首诗的题目为雨夜雪意,“雨夜”是实写。“雪意”是虚写,写“雨夜”的目的,还是为了写“雪意”。
一、二句“汹涌风如战,萧骚雨欲残”,描写雨歇风啸的夜景。“雨欲残”而“风如战”,说明即是雨马上停了而猛烈的寒潮也不会消减,预示着将有一场大雪来临。“遥峰应有雪,半夜不胜寒”,通过自己的感觉和推想来写“雪意”。这两句虽以写景为主,但“如”“欲”这两个带有主观色彩的虚词又包含了诗人的心理活动。寒夜里,大雨虽然已经停息了,但狂风呼呼,却依然会给人带来几分烦躁和不安,冬夜的寒气使诗人想起了大雪。
“遥峰应有雪,半夜不胜寒。”诗人猜想,那远处的山峰上也许有雪吧,不然这风雨之夜怎么如此寒冷难熬。这两句似从唐人祖咏“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化出,但是一个倒装结构,诗人有意将“有雪”前置,强调自己的心理感受,照应标题的“雪意”。“半夜不胜寒”则由景写到人,开启次二句:“吾道孤灯在,人寰几枕安?”诗人在寒冷的冬夜里煎熬着,无人相伴,只有一盏“孤灯”在寒风中摇曳。在昏暗的灯光中,诗人翻来覆去,辗转难眠。“何当眩银海,清晓倚楼看。”诗人希望自己清晓起来,看到不再是凄风苦雨,而是一派风停雨歇,银装素裹的壮丽美景:到处是如银的房子,如银的树木,还有那银山般的“遥峰”,诗人在幻想中构造了这样一个清旷而素洁的意境。“雪意”洗净了诗人心中的烦躁和不安,而且还淡化了他在寒夜中的痛苦。
全诗由诗人的心理活动带动景物描写,首先从雨夜的狂风细雨起笔,然后转写自己内心的苦闷,最后抒发自己对纯净的雪景的向往,情景交融,含蓄深厚。
-
操民之命,朝不可以无政。 ——《管子·权修》 言多变则不信,令频改则难从。 ——[宋]欧阳修《准诏言事上书》 号令不信,则民不知所从,天下何由而治乎?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高祖武德九年》 夫为
-
《水仙·水仙》咏水仙诗鉴赏 文征明翠衿缟袂玉
-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三秦。
-
人各有才,才各有大小。大者安其大而无忽于小,小者乐其小而无慕于大。
名言: 人各有才,才各有大
-
燕歌行 高适 汉家烟尘在东北, 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 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 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 单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写出带情字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写出带“情”字的诗句,含有情字的诗词,含有情字的古诗。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元好问·《摸鱼儿】(“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在词的开篇,作者开门见山,直接发问:问“世间”情是
-
牛头见鹤林,梯迳绕幽深。春色浮山外,天河宿殿阴。传灯无白日,布地有黄金。休作狂歌老,回看不住心。 作品赏析《杜臆》:题必有误,望字当在寺下。地志:州南七里有鹤林寺。而牛头山在州西南二里,正与相望。
-
【原题】:汉阴县驿有连理山茶旧尝远送上官扰及百姓极条槎牙邻集资戕贼乾道初有使者沮其事今婆娑蓊蔚为邑壮观因见何令壁间所书赋二十八字
-
《梅花·次韵杨公济奉议梅花十首·其二》咏梅花诗鉴赏
-
何处相逢,登宝钗楼,访铜雀台。唤厨人斫就,东溟鲸绘,圉人呈罢,西极龙媒。天下英雄,使君与操,余子谁堪共酒杯。车千两,载燕南赵北,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