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山早行赏析》
铅山又名杨梅山、桂阳山,在江西信江流域,元代因其地设铅山州,即今铅山县。黄镇成本昭武(今甘肃张掖市)人,“至顺间,尝历览楚汉名山,因流齐鲁之墟”(元诗选)。
“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早行为旅人所好,也成了诗人历久不衰的题材。这首诗大约就是途中所作。
首句写早行环境,开篇点出“林馆”,客店开在树林中,大致摹写出铅山一带的自然环境,多山而林木蓊郁。次句说早行时间,鸡叫二遍(“再嗥”)。对时间地点的交代,同时又着重写出早行氛围。山林之中人烟稀少,“邻鸡”却表示近旁尚有人家;“再嗥”表示他还不算太早。经过这一番点缀,就使早行的背景既安恬又富生气。
紧接着诗人分别从主客观与动静态表现早行。三、四句分写月色星辰。天快亮了,下弦月还高挂着;北斗星的勺柄被山峰遮住,好像插在山中一样。宋人邹浩早行也有一联诗:“天形随月见,斗柄傍人低。”邹浩写的是平原,感受就与“月弦当户直,斗柄插山高”全然不同。从开篇到这里,都抓住一个“山”字,无论是天空高迥还是径微林深,都极富山区特点。而林馆幽曲,雄鸡再嗥,七星天外,半月山前,都是极美的诗境。
诗人一心赶路,时间和里程都未曾留意,忽然他感到有些寒浸肌骨,这才发现藜杖和布袍都有些潮湿。诗人是避地乡间的隐士,游历天下时的穿着也很简朴,当“露侵驼褐晓寒轻”(陈与义早行)的凌晨,布袍单衣就未免单薄。而偏偏这“湿”又那么“细”,细细的像茸毛缀于衣杖,其润如酥。“寒”又那么“轻”,只使人感到心神一爽,清新可人。早起出户时,也许诗人还未睡醒,有些蒙眬;这时却是精力充沛,“一日之计在于晨”,新的一天到来,脚下也就不知不觉加快了。
“趋”是疾走,诗人向前疾行,太阳已经临近东边的山崖。光线的衬托,视角的变幻,一下子从近景拉成大远景,“前趋东日上,五色动云涛”二句,特别有气势,而“趋”“上”“动”几个动词的运用,又使这组大远景汪洋恣肆、摇漾不已,充满动感。“云涛”一词把天空比作海洋,而阳光经过云层折射,使云与光都七彩纷呈、撼人心魄,大自然的奇丽使诗人激动不已。
月隐日出,寒过暖来,倏忽间世界已大为改观。光明的前路给人鼓舞,而动与静、视与感的交替,使人和事件都得到全面的表现。情景交融、情理交融,极富诗的意趣和情味。
-
韦公八十馀,位至六尚书。五福唯无富,一生谁得如。桂枝攀最久,兰省出仍初。海内时流尽,何人动素车。
-
原文 向敏中 1 丞相判西京 2 。有僧暮过村舍求宿,主人不许,求宿于门外车箱中,许之。是夜有盗入其家,携一妇人并囊衣逾墙出。僧不寤 3 ,适见之。自念不为主人所纳 4 ,而强求宿,明日必以此事疑我而
-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
-
国学名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出处和解释
【名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语出三国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在马厩内的千里马虽然老了,但它的志向仍然是要驰骋千里;一个刚强有大志的人,即使到了晚年,其雄心壮志也不会泯灭。说明有
-
【4417】筑牢大国根基(杜润生等著,中国文史出版社,31万字,2018年6月第1版,66元)杜润生:中国农村改革之父;吴象:三农问题资深专家;
-
岑参《碛中作》 岑参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未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这首诗展现了诗人戎马倥偬,转战沙漠(碛,读qi,沙漠)中的边塞生活。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从空
-
【4670】中国文化课(余秋雨著,中国青年出版社,59 2万字,2019年8月第1版,128元)△5个单元:①引论·文化定义;②史迹·悠悠文脉;③大
-
【原题】:余为华阳违法三直事制置使公牧都漕两使者以文字辱知不尽责以吏也好满戍拟濛阳丞归亲旁范使者为改註左纲学官虐病再作示邓就戍面二诗呈见工及诸友
-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师道类名言赏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汉文帝前六年遗匈奴书 皇帝敬问匈奴大单于无恙。使系乎浅遗朕书云:“愿寝兵休士,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