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秋日梨花‌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秋日梨花‌赏析》

元武宗至大三年(1310)九月,监察御史张养浩上时政书万余言,列举朝廷十大弊端,“言皆切直,当国者不能容;遂除翰林待制,复构以罪罢之,戒台省无复用。养浩恐及祸,乃变姓名遁去”(元史·张养浩传)。直到武宗死后,仁宗即位,他才再度被召,起用为右司都事。这首诗就是他回朝复官之后不久所作。诗中托物寄兴,以秋日梨花象征自己经历一番政治风雨吹打之后,再度焕发出异彩和芬芳。

梨花应是春季开放,而今秋季重开,本属病态现象。但诗人不是科学家,他只是托物寄兴,借物言情。所以,当他看到雪白飘香的花朵在萧瑟的秋风中再度开满梨树枝头时,于欣喜若狂之余,不禁诧异惊问:雪白飘香的梨花,早已被无情的春季信风从树枝上吹落干净、零落成尘了,是谁又派遣秋风(西风)使梨花再次还魂复活了呢?李白宫中行乐词有“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之句,故“雪香”即喻指梨花。开篇以惊叹怪问起笔,有耸人听闻之妙,又紧扣题面,为以下描写梨花姿容和抒发感叹作铺垫。

接着,诗人仔细观察这秋日梨花,写其与春日梨花的差异性和继承性:这秋日梨花在秋月清辉的照耀下,枝影疏朗,临风傲寒,更显冷艳挺秀;不像春天梨花那样浓密娇嫩,在明月下风移影动,花影婆娑,那般如梦似幻。然而它在微雨沾溉或露滴浸润时,依然不失“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娇容,仿佛带着春雨留下的痕迹,再度经受这秋雨的洗礼和考验。这两句通过对比,暗示出诗人经受了一场政治风雨之后,不像初入仕途时那样天真地耽于幻想,已经变得更加清醒、冷静,更加老成练达了;但那旧时风雨留下的痕迹并未泯灭,而应作为经验教训的积淀保留下来。“月影梦”“雨容痕”,既富有生动的形象意态,又蕴涵着深刻的反思理趣,正所谓“物物不物于物”,咏物而不为物所滞,方使物与我,物理与人情巧妙交融,浑然无迹。

第三联一笔宕开,在广义上抒发对秋色的新见:一般人只知秋风萧索,千林万卉,红衰翠减,因而总是“悲落叶于劲秋,喜桑条于芳春”(陆机文献)。于是由“草木无情,有时凋零”,进而益感人生易老,思急流勇退,发出了“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欧阳修秋声赋)的消沉感喟。自宋玉九辩悲秋以来,历代文人率多如此。而此诗却批判了这种“只知秋色千林老”的传统悲秋情绪,提出“争信阳和一脉存”的新见,实属难能可贵。是啊,人们的积习太深,怎么能相信这“秋色”原是与春天的阳光暖气一脉相承而存留下来的呢?

周易中八卦,七月乾上坤下是阴阳交泰,与正月坤上乾下,三阳开泰,其实阳气相当;八月巽上坤下是二阳四阴,比二月震上坤下,只少二阳。这是阴阳物理,故曰:秋季“阳和一脉存”。诗人以此象征人事,意在说明人在中年以后或中老年之间,不应壮志消沉,而应“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永葆青春活力,奋发有为才对。这是一种积极上进的人生观,却含蓄地寄托在咏叹秋日梨花的物理之中,尤觉警策而发人深省。诗人一反传统悲秋的陈套而自出机杼,并非纸上谈兵,试看他晚年六十高龄还变卖家产,赴陕西赈荒济民,终于心力交瘁而累死任所,则可见其老当益壮、“壮心不已”精神之可贵。

尾联再作转折,从人事说到“仙家”,但仍挽合到花开季节之事上。续仙记载:唐代道人殷七七于浙西鹤林寺使杜鹃花秋日开放;“八仙”之一的韩湘子,常于冬季令牡丹花开数色,每朵之上有一联诗,以预示其族叔韩愈的未来遭遇。诗人借用此典抒情,似乎也是在告诉人们:不要惊异殷七七与韩湘子太多事,让花在秋冬开放,因为仙家本来就不计较花开的季节是在寒季还是暖(暄)季。以“仙家”来对比世俗,曲折地表现了诗人不落流俗的眼界见识和胸襟抱负,且富有一种豪放潇洒和优游不竭的意趣。

此诗托物言情,通体比兴象征,立意新颖,不落窠臼。句句未离开秋日梨花的具体形象特征,却又无不暗合诗人的政治经历及人生感受,不即不离,不滞不脱。景物形象与人情理趣浑融无间。语言清淡朴素,言浅而意深,亦如秋日梨花那样素雅而芳馨。

猜你喜欢
  • 李白《夜泛洞庭寻裴侍御清酌》全诗赏析

    日晚湘水绿,孤舟无端倪。明湖涨秋月,独泛巴陵西。过憩裴逸人,岩居陵丹梯。抱琴出深竹,为我弹鹍鸡。

  • 杜甫《答郑十七郎一绝》全诗赏析

    雨后过畦润,花残步屐迟。把文惊小陆,好客见当时。 作品赏析【鹤注】郑十七、郑十八,兄弟也。雨后过畦润,花残步履迟。把文惊小陆,好客见当时①。(此访郑后,郑赠诗而公答之也。上二叙景,下二言情

  • 白居易《候仙亭同诸客醉作》全诗赏析

    谢安山下空携妓,柳恽洲边只赋诗。争及湖亭今日会,嘲花咏水赠蛾眉。 作品赏析今日会:一作今日醉。

  • 杜甫《江亭王阆州筵饯萧遂州》全诗赏析

    离亭非旧国,春色是他乡。老畏歌声断,愁随舞曲长。二天开宠饯,五马烂生光。川路风烟接,俱宜下凤凰。 作品赏析【鹤注】此当是广德二年春阆州作。【邵注】阆州,今四川保宁府。遂州,今四川潼川州遂宁县。

  • 苏轼《次韵张畹》全诗鉴赏

    新落霜余两岸隆,尘埃举袂识西风。临淮自古多名士,樽酒相従乐寓公。半日偷闲歌啸,百年暗尽往来中。知君不向穷愁老,尚有清诗气吐虹。

  • 苏轼《归宜兴留题竹西寺》全诗鉴赏

    十年归梦寄西风,此去真为田舍翁。剩觅蜀冈新井水,要携乡味过江东。道人劝饮鸡苏水,童子能煎罂粟汤。暂借藤床与瓦枕,莫教辜负竹风凉。此生已觉都无事,今岁仍逢大有年。山寺归来闻好语,野花啼鸟亦欣然。

  • 专己者孤,拒谏者塞,孤塞之政,亡国之风也。

    名言: 专己者孤,拒谏者塞,孤塞之政,亡国之风也。 注释: 专己: 独断专行。 句意: 独断专行的人处境孤立, 拒绝别人规劝的人头脑糊涂, 既孤立又糊涂地去治理国家, 这是国家将要灭亡的先兆。 出处:

  • 辛弃疾《定风波 席上送范廓之游建康》全诗鉴赏

    听我尊前醉后歌。人生亡奈别离何。但使情亲千里近。须信。无情对面是山河。寄语石头城下水。居士。而今浑不怕风波。借使未如鸥鸟惯。相伴。也应学得老渔蓑。 作品赏析【注释】①作于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时

  • 王昌龄《送薛大赴安陆》全诗赏析

    津头云雨暗湘山,迁客离忧楚地颜。遥送扁舟安陆郡,天边何处穆陵关。

  • 《润州听暮角赏析》

    这首绝句,是李涉很有名的即景抒情之作,写得气势苍凉,意境高远,通俗凝炼,耐人寻味。   “江城吹角水茫茫,曲引边声怨思长。”这里虽然是写耳闻目睹景象,但字里行间,都使人感到一个忧愤满怀的诗人影子。   他伫立船头,眼望着茫茫江面,耳听着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