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孔巢父赴河南军赏析》
“江城相送阻烟波,况复新秋一雁过。”江城,点明送别之地,是江南某处的临江城市。这两句写相送,上句的关键在一“阻”字。它似指相送之人(皇甫冉等)视线为烟波所阻,无法看到孔巢父所乘的渐渐远去的船只,又似指孔的行舟被烟波所阻,“烟波”二字,给送行抹上一层凄迷的色彩。送别本已令人心绪索然,何况又值新秋时分,孤雁掠过长空,更增人愁怅,下句翻进一层,借悲秋抒伤别之情,与韩翃的名句“星河秋一雁”异曲同工,雁之孤单又暗指孔巢父途中的孤独、寂寞。
“闻道全师征北虏,更言诸将会南河。”“北虏”,指吐蕃。广德年间唐军真正的“出征”,似乎只有二年九月的一次,旧唐书·代宗纪:“九月乙未朔,丙申,诏征河中兵讨吐蕃。”当时吐蕃强盛,经常侵入内地,是唐王朝的心腹大患。吐蕃在广德时,已尽占河西、陇右之地,故称为“北虏”。全师出征,说明“北虏”强大。下句中“南河”指何地,不易确定,唐时虽有南河县,但地在广西,与孔巢父所去之地了不相涉,故推测“南河”为“河南”之倒文。这两句意思是说朝廷已派大军征讨吐蕃,诸将又会集南河,孔应召赴军,必然对军事有所策划,由于这些消息都来自传闻,所以说“闻道”、“更言”,以含糊的语气说出。
“边心杳杳乡人绝,塞草青青战马多”,是设想孔巢父到河南后的情景,“边心杳杳”,写孔驻守边防心情复杂、难过,“乡人绝”,预想孔到彼处后无同乡伴侣,从反面写出为他送行的友人的情谊。“塞草”句,极写塞上草青马多,衬托出当地的荒凉寂寥,金圣叹批得妙:“唐诗难看,如‘塞草青青战马多’句,正极写上句边心之杳杳,犹言满眼纯是战马,并不见一乡人也。不会看唐诗人,乃谓竟写马多矣。”(金圣叹选批唐诗)此联写边地的荒寒和友情的缺乏,为下文埋下伏笔。
“共许陈琳工奏记,知君名宦未蹉跎。”尾联紧承上联,笔势陡起。意思是说:军中虽荒寒而少友,但一为国事,二为自己的功名,还是应义无反顾地前往,何况因才华出众,人们都把你比作工于奏记的陈琳呢。曹丕与吴质书:“孔璋(陈琳)章表殊健,..元瑜(阮瑀)书记翩翩,致足乐也。”典论·论文:“琳、瑀之章表书记,今之隽也。”此用其意。下句说由此可知,你在仕途上一帆风顺,不曾潦倒蹉跎。这两句借众人的赞语来作推断,显得实而有据,并非溢美之辞。
这首诗两句一层,起承转合分明。首联送孔,写烟波孤雁,依依惜别,此为一抑;颔联叙“征北虏”、“会南河”,大书军威之壮,此为一扬;颈联写杳杳边心,景荒意冷,又是一抑;尾联以功业许孔,视其成功,再一扬,振起全篇作结,结构纵横变幻,令人眼花缭乱。
皇甫冉诗本属王维一路,但这首送人之作却表现出对现实的关心和比较积极的入世态度,殊难可贵。
-
五色双丝献女功,多因荆楚记遗风。圣君照物同天鉴,不用江心百链铜。
-
役名则已勤,徇身则已媮。我诚愚且拙,身名两无谋。始者学书判,近亦知问囚。但知今当为,敢问向所由。士方其未得,唯以不得忧。既得又忧失,此心浩难收。譬如倦行客,中路逢清流。尘埃虽未脱,暂憩得一漱。我欲走南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评价最高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历史上评价最高的绝句、律诗、宋词、散文,推荐一些古诗,很美的、带评论,修养最高境界古诗。a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吹画扇。纳兰性德 b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知不知。 c骨头里面镶红豆刻骨相思 d山长水远嫦娥怨,鸿雁相烦,鸿
-
【原题】:成都杜五一府君之葬某新有丧不得为文以侑虞殡命儿冲代赋
-
论 法 律 ◆ 纪伯伦 一个律师说,可是,我们的法律怎样呢,夫子? 他回答说: 你们喜欢立法, 却也更喜欢犯法。 如同
-
此诗开头,“欲出鸿都门,阴云蔽城阙”,是写侠客出发时的天气。“鸿都门”,点明出行的地点。此时彤云密布。这“阴云”,是自然景色。天昏地暗,前路未卜,为侠客的行侠描述出一个恶劣环境。同时,也隐约地渲染出侠客的义无反顾、知难而进的坚毅性格。这
-
陆 游 一室幽幽梦不成, 高城传漏过三更。 孤灯无焰穴鼠出, 枯叶有声邻犬行。 壮日自期如孟博, 残年但欲慕初平。 不然短楫弃家去, 万顷松江看月明。 陆游自己曾说过:“诗因少睡成。”(《夜坐庭中》)
-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 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这是高适在客中送朋友远去的赠别诗。诗中有浓烈的感情,也有时代特有的昂扬的男儿气概。 诗一开始就把
-
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昏。苟能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至圣贤地位也。
名言: 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昏。苟能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至圣贤地位也。 句意: 一个人即使再愚蠢, 责备别人时他也看得比较明白; 一个人即使耳聪目明,但如果他原谅自己的
-
向往绍兴,织梦已久。不仅因她是婉约静美的江南水乡,更是令人敬畏朝圣的文学故乡。恰好这个深秋,在濛濛烟雨中走进绍兴。而我,像是一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