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过鸳湖赏析》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春天的早晨嘉兴城外春风和畅,春水荡漾,春草繁茂的景象。“晓风催我挂帆行,绿涨春芜岸欲平。”首句的诗眼在一“催”字,是清晨湖上的晓风的催。这一句既点明了时间,与诗题呼应,也交代了诗人自己所处的地点。他此时身在船上也许刚刚迈出船舱,如果不是清凉沁人的晓风,还不会这么早就挂帆起航。“催”字把景物和人物的关系传达出来了。第二句写湖景,描写舟行所见。“绿”字下得极好,和“涨”字结合在一起,给人丰富的色彩想象和运动感,那碧色的湖水仿佛就在眼前漾动,晃人的眼睛。水色苍翠,原野才能与之一色,“平”字也才更好落实。用色彩词代替名物词是古典诗词最具表现力的手法之一,这里是一个典型例证。
后两句写天晴过后,片片油菜田冲击着诗人的乡情。“长水塘南三日雨,菜花香过秀州城。”这两句是全诗精粹所在。第三句承上启下,为末句作铺。诗人正由长水塘坐船到达嘉兴。路上春雨连绵,水势迅涨。可以想见雨过天晴之后,诗人从船舱中跨出来,那种新鲜、清爽的青春感受。这时他写下了最传神的一句,“菜花香过秀州城”。这一句全写感觉,然而容量也最大,写出了诗人对家乡最独特的那种感受。诗人没有写其他的鲜花,却把那带着泥土芳香的油菜花味突现出来。这花味把诗人浓厚的乡情全唤起来了,像醇酒一样令他陶醉其中。在一片菜花清香中诗人驶过了秀州城。这个“过”字既是船过,也是香过,更是情过,里面蕴含多少联想,引发出多少新的体验,足可令读者作无穷的想象和深思。
前两句,写的是风,是船,是春水、春草,却令读者感到,诗人心中也已晓风拂拂,风帆满满,春潮洋溢,碧草茸茸。后两句,使人想到朴素的民歌。歌手直抒胸臆,不加雕饰,如同童子直言,随口而出,歌声中充满了儿童一般的真诚与坦率,单纯稚拙而又有趣。
-
此诗开头两句:“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自下而上仰望,只见巍然高耸的宝塔拔地而起,仿佛从地下涌出,傲然耸立,直达天宫。用一“涌”字,增强了诗的动势,既勾勒出了宝塔孤高危耸之貌,又给宝塔注入了生机,将塔势表现得极其壮观生动。 接下去四
-
作者: 董丽敏王绍艳崔承枢王质和兰成春 【原诗】:金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含餐字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包含餐字的古诗词,带宴字的古诗词,形容餐丰富的诗句。悯农作者:李绅 年代:唐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中和乐九章•总歌第九》卢照邻明明天子兮圣德扬,穆穆皇后兮阴化
-
斗: 容量单位,十升为一斗。以大斗贷出粮食,以小斗收还。语出《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春秋时,田常与监止为齐国的左右相,共同辅佐齐简公。简公宠幸监止,田常因而怀恨在心,但又想不到办法除掉这个心腹大患。
-
唐以诗鸣者,何止数百人。独杜子美上薄风骚,尽得古今体势。其它旁门异派,如沈、宋、韩、柳、贺、白、韦应物、刘禹锡、李商隐、杜牧、张籍、卢仝、韩偓、温庭筠之流,其精深、雄
-
宋词典故·曲水流觞 【出典】峥《晋书》卷八○《王羲之传》王羲之《兰亭集序》:“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释义】晋代名士王羲之等人于三月上巳日于兰亭宴集,按照传统习俗,流觞
-
[晋]陶渊明日月不肯迟,四时相催迫。寒风拂枯条,落叶掩长陌。弱质与运颓,玄鬓早已白。
-
作者: 李白 【原文】:余昔于江陵,见天台司马子微,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中考语文古诗词分类,内容包括中考语文古诗词分类整理,初中语文古诗分类,初中语文古诗词分类(分得越细越好)。初中教材古诗词专题归类 (一)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
-
朝来暮去星霜换,阴惨阳舒气序牵。万物秋霜能坏色,四时冬日最凋年。烟波半露新沙地,鸟雀群飞欲雪天。向晚苍苍南北望,穷阴旅思两无边。 作品赏析万物秋霜能坏色?四时冬日最凋年??七言律诗《岁晚旅望》,当作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