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济源‌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济源‌赏析》

金代在大定明昌年间达到极盛,在此期,人民较少受到战乱骚扰,相对安居乐业;统治阶级也习惯于醉生梦死、歌舞升平的生活。但好景不常在,好花不常开,自卫昭王即位以后,蒙古成吉思汗崛起于朔漠, 年复一年大举侵金。蒙军的铁骑踏破了金人歌舞升平的梦幻生涯,代之 而起的是战乱频仍、满目疮痍的社会现实。金代后期主持文盟的诗人赵 秉文的这首绝句,反映的就是这段史实。

济源,今属河南,在金代属河东南路孟州。赵秉文在大安二年(1210)任平定州(今属山西)刺史。大安三年(1211),朝廷召秉文 论边策。这首诗当是他赴南京(今开封)途中,路过济源时所作。

前两句写时局的变换:“歌管年年乐太平,而今钲鼓替欢声。”钲鼓 是古代行军时所用的两种乐器,行军时钲以静之,鼓以动之。行军打仗 的钲鼓之声,代替了年年乐太平的歌管之声,这一时局的变化多么巨 大!两句诗中,既饱含着诗人对时局的深沉感慨,又暗含着诗人对朝廷 只顾享乐、不修边备的深刻斥责。所以诗句语调虽然平缓,感情却极其沉痛。在赵秉文之前不久,诗人师拓的游同乐园诗写道:“可怜欢乐极,钲鼓散云和!”与赵诗的感慨如出一辙。可见对这种今昔巨变的 感慨,代表了当时士人的普遍感受。然而,面对血雨腥风的社会现实, 士人们应当何去何从呢?是依附求荣,还是隐遁全身?作为一位正直爱 国的士大夫,赵秉文作出了自己坚定的回答。

后两句表明了诗人所采取的政治态度:“裴公祠下无穷水,好乞余 波为洗兵。”济源是唐代名臣裴休的家乡,裴公祠是济源的名胜之一。 诗人在瞻仰这位先贤的祠堂之时,并未引发思古之幽情,整个身心仍然 沉浸在对现实深深的忧患之中。据金史·地理志记载,济源有济 水、澳水、沁水,水资源十分丰富。当诗人注视着裴公祠下流淌着的汤 汤河水时,突然萌生出一个奇妙的想法:最好是乞求天公扬起济水的余 波,为抵抗蒙军出征的将士们洗去满身的征尘!“洗兵”的典故出自说 苑·权谋,据说武王伐纣之师遇天降大雨,有人以为不祥,武王却坚 定地说:“非也,天洗兵也!”最终排除万难,在牧野战胜了纣王。诗人 引用这一典故,并且坚信,正义之师必将战胜野蛮的侵略者。

诗人是一位言行一致的爱国者,据金史本传记载,赵秉文曾向 皇帝上书,表示“愿为国家守残破一州”,并且对皇帝说:“陛下勿谓书 生不知兵,颜真卿、张巡、许远辈以身许国,亦书生也。”又说:“使臣 死而有益于国,犹胜坐糜廪禄为无用之人。”这首诗与他的上书可以互 相印证,共同表明了一位爱国诗人的炽热心肠。

猜你喜欢
  • 《登鹿门山赏析》

    《登鹿门山》的作者是孟浩然,被选入《全唐诗》的第一五九卷第三十五首。此诗先写清晨乘船赴鹿门山沿途所见的景物,“沙禽”、“浦树”二句的描写,正是清晨景物特色,可见诗人游览之“兴”甚浓;继写登山探访隐士遗踪,见隐士遗迹尚存,但隐士的高风亮节

  • 顾志华《历代职官表》中国名著简介

    作者: 顾志华 《历代职官表》,清黄本骥原编,中华书

  • 古代名诗《拟咏怀(其七)》题解、原文、注释和赏读

    题解 这首诗是《拟咏怀诗二十七首》中的第七首,表现了诗人被迫留在北朝时的苦闷心态和对故国的深切思念,以及报仇复国不能实现的痛苦。 原文 榆关断音信,汉使绝经过 ① 。 胡笳落泪曲,羌笛断肠歌 ② 。

  • 古代诗文名篇之墨子《非攻上》原文、鉴赏和解读

    散文·诸子散文·墨子《非攻上》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 以亏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 以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

  • 专己者孤,拒谏者塞,孤塞之政,亡国之风也。

    名言: 专己者孤,拒谏者塞,孤塞之政,亡国之风也。 注释: 专己: 独断专行。 句意: 独断专行的人处境孤立, 拒绝别人规劝的人头脑糊涂, 既孤立又糊涂地去治理国家, 这是国家将要灭亡的先兆。 出处:

  • 《春寒》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春寒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题解该诗写于南宋高宗建炎三年二月。作者此时仍在岳州,借居于郡

  • 中法新约

    《中法新约》是法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的关于结束中法战争的不平等条约。清政府不顾中国军民的反对,授权北洋大臣李鸿章与法国公使巴德诺于1885年6月9日在天津签订了《中法新约》,清政府承认法国对越南的殖

  • 张仲景《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原文翻译注释

    《金匮要略》是我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论述诊治杂病的专书。

  • 唐宋散文之柳宗元《石渠记》全文翻译与鉴赏点评

    柳宗元《石渠记》 自渴西南行 2 ,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 3 。有泉幽幽然 4 ,其鸣乍大乍细 5 。渠之广,或咫尺 6 ,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 7 ,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 8

  • 《三元里民歌》鉴赏、赏析和解读

    一声炮响,二律埋城。 三元里被困,四方炮台打烂。 伍紫垣顶上,六百万讲和。 七七礼拜,八千斤未烧。 九九打吓,十足输晒! ——《广东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为了“维护鸦片贸易”,1840年6月英国“发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