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赏析》

博山在江西永耒县西二十里,山中有清奇的泉石、苍翠的林谷,还有雨岩、博山寺等名胜古迹,是一处绝佳的风景地。作者闲居上饶时,曾多次去此山游览,并写了多首脍炙人口的汜游词。这首描写沿途夜景的清平乐即是其中的一首。本词的篇幅虽然很短,但是意境清新,语言淡朴,别有一番幽情奇趣,因此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上阕头二句描写在山道中夜行的情景:驱马从柳树旁边疾驰而过,柳枝上的露水拂落在行人身上,衣衫就沾湿变重了。这里既表现出山道上柳密露浓,景色优美;也表现出行人心情舒畅,虽觉衣衫湿重,但游兴仍然很高。

三、四句描写在行经河滩旁边时,看到的一幅饶有幽趣的画面:一只白鹭栖宿在沙滩上,不时地眯着眼睛向沙面窥视,它映在沙上的身影也轻轻摇晃,准是在梦中见到鱼虾了吧!看到宿鹭目眯影动,便断定它正在做梦,又因鹭鸟以鱼虾为食,进而断定它梦见了鱼虾,虽是想象之辞,但又合情合理。词人既能极细致的观察又能极深微的体会,因而写的是如此生动、多趣。

下阕头二句描写在行经溪流附近的村庄时看到的一幅更富有诗意的画面:夜深人静,溪山沐浴在疏星明月的清光中;年轻的妇女在溪边浣纱,在月光的照耀下,她那美丽轻盈的身影映在水中和沙上。词人使用的语句极其简淡,却能把环境和人物写得清雅秀洁,风韵悠然。

结尾二句又在前边的画面上绘出了新的情采:宁静的村舍门前忽然响起孩子的哭声,正在溪边浣纱的母亲立即起身往家赶,路上遇见陌生的行人,只羞怯地低头一笑,随即背转身匆匆离去,这真实而自然的描绘,不但给画面增添了浓厚的生活情味,而且生动地表现了山村妇女淳朴温良的心性和略带几分羞涩的天真。

总观此词,全篇都是写景,无一句抒情,但又处处融情于景中,寄意言外。从描写月光柳露的文字中,可以感知作者对清新淡雅的自然风光的喜爱;从描写浣纱妇女的文字中,可以感知作者对淳厚朴实的民情风俗的赞赏。况周颐说:“词有淡远取神,只描取景物,而神致自在言外,此为高手”(惠风词话续编卷一)。词人正是这样的高手。

在风景和人物的具体描写上,此词也具有动静结合、形神兼备的妙处。柳密露浓原是静景,但词人却借露湿征衣的动象来表现,比直写其静态美更觉真实多采。沙滩宿鹭亦在静中,但词人却写其睡中之动态,并写其梦中之幻影,使读者不仅可见其形动,而且可感其神动,因而别生奇趣。篇末写浣纱妇女亦能遗貌取神,用“笑背见人归去”的动态美,表现妇女温良淳朴的情性美,真是栩栩如生,呼之可出。

此词在结构上的特点是外以词人的行程为次序,内以词人的情感为核心。一切景观都从词人眼中看出,心中映出词人从沿途所见的众多景观中选取自己感受最深的几个片断,略加点染,绘成了一幅情采俱胜的溪山夜景长卷,表现出一种清幽淡远而又生机蓬勃的意境,使人读之宛若身随词人夜行,目睹诸种景观,而获得“俯拾即得,不取诸邻。俱道适往,著手成春。如逢花开,如瞻岁新”(司空图诗品·自然)的特殊美感。因此,前后景观虽异,但结构却是完整的。

猜你喜欢
  • 《题画睡鸭》全诗|鉴赏|赏析|意境解读

    黄庭坚 山鸡照影空自爱,孤鸾舞镜不作双 ① 。 天下真成长会合,两凫相倚睡秋江。 【注释】 ①孤鸾舞镜:范泰《鸾鸟诗序》述,古代劂宾王捕获一只鸾鸟,很喜爱它,可是它三年不鸣叫。劂宾王听从夫人建议,让鸾

  • 王羲之《兰亭诗二首》原文|赏析|鉴赏|解读|意境

    王羲之《兰亭诗二首》 王羲之 代谢鳞次,忽焉以周。 欣此暮春,和气载柔。 咏彼舞雩,异世同流。 乃携齐契,散怀一丘。 仰视碧天际,俯瞰渌水滨。 寥阒无涯观,寓目理自陈。 大矣造化工,万殊莫不均。 群籁

  • 李白《玉阶怨》: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玉阶怨 李白 玉阶生白露, 夜久侵罗袜①。 却下②水晶帘, 玲珑望秋月③。 【注释】 ①罗袜:丝织品做的袜子。 ②却下:还下。 ③玲珑句:虽下

  • 《己亥杂诗赏析》

    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   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万马齐喑”,比喻在清朝统治下,人们不敢讲话,到处是一种令人窒息的沉闷气氛。这里用了一个典故。苏轼《三马图赞引》:“时(宋元祐初

  • 李白《观鱼潭》全诗赏析

    观鱼碧潭上,木落潭水清。日暮紫鳞跃,圆波处处生。凉烟浮竹尽,秋月照沙明。何必沧浪去,兹焉可濯缨。

  • 尚书《西伯戡黎第十六》译文与赏析

    西伯戡黎第十六西伯戡黎第十六 【原文】 殷始咎周,周人乘黎。祖伊恐,奔告于受,作《西伯戡黎》。西伯既戡黎[529],祖伊[530]恐,奔

  • 千家诗《杜甫·绝句四首其三》题解与鉴赏

    绝句四首其三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1],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2],门泊东吴万里船[3]。 [作者简介] 杜甫(712—

  • 传承古诗词的好处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传承古诗词的好处,内容包括传承古诗词的意义,传承古诗词的意义,传承诗词、成语这类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诗词是诗人对生活的一种深刻感悟,视角敏锐,体会独到,因其情真意切,往往引起读者共鸣。古往今来,诗人们留下了浩如烟海的大量作品,或忧愁、或

  • 《必造岘山 羊祜 邹湛》原文、出处、述要和作者资料

    (羊)祜乐山水,每风景,必造岘山,置酒言咏,终日不倦。尝慨然叹息,顾谓从事中郎邹湛等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如百岁后有知,魂魄犹应登此也

  • 诗经名句“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全诗出处作者及翻译赏析

    国风·王风·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诗经名句“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出自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