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奉使行高邮道中‌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奉使行高邮道中‌赏析》

党怀英的奉使行高邮道中原题二首,这是第一首。高邮,今属江苏,南宋时为淮南东路高邮军治所,隔楚州与金朝之山东东路、山东西路相望。诗人奉使南宋一事,金史本传,大金国志·文学翰苑 下,赵秉文中大夫翰林学士承旨党公神道碑,元好问中州集 小传均失载。而从其诗中看,诗人的确曾出使南宋,除本诗之外,其宿宣湾诗亦有“夜凉淮浦月,寂寞照边心”之句,当为同时之作。所 谓“诗能补史之阙”,此之谓也!诗人为金代明昌年间文坛主盟,他的这 首诗以描写奉使出行高邮道中的景物为主,显示出诗人杰出的描写才能。

因为是乘舟出行,航行水上,所以诗人眼中的景物都染上了流动的 色彩。“野云来无际,风樯岸转迷。”首联写天空飘浮着来去自如、了无边际的云彩:河风鼓动着征帆,船行驶得非常快,岸上的景物也渐渐变得迷离难辨。云,用“野”字来形容,便见出其活泼放肆,无拘无束。联 系诗人的生活,这句诗恐怕还不是单纯的写景。诗人长期在朝廷翰林院 供职,成天缠身于公文书牍之中,一旦奉使出访,那心情自然格外快 适。这“野云”的意象,实在可以看成是诗人快适心境的象征。元好问评 党诗“寄兴高妙”,于此正可见出端倪。“风樯”,正是同题第二首所写 的“牵闲时掠水,帆饱不依桅”。它不仅写了顺风逆水行舟的情形,而且 交代出诗人的观察点是在船上。“岸转迷”与首句“野云来”所造成的天色 转暗有关,同时是暗示出时间——天色已晚。这不仅暗示出诗人挺立船 头,观赏岸景由明转暗时间之长,而且为末句的“夜半”埋下了伏笔,从 时间上抛出了结构全篇的经线。首联虽然信息载荷颇大,读来却流畅自 如,可谓疏而不漏,足以涵盖全篇。

次联“潮吞淮泽小,云抱楚天低”,是金诗中写景的名句。这联的好 处:一在切合地理。“淮泽”,这里指淮水和高邮湖。据读史方舆纪要·河南·淮水记载,宋绍熙五年(金明昌五年,1194),黄河夺淮,淮 水自洪泽湖以下主流合于运河,经高邮湖江都县进入长江。“潮吞淮泽 小”五字,便简明精当地概括了这段地理变迁的事实。二在写出了诗人 由北入南的第一印象:“云抱楚天低”。“楚天”,本指长江中下游一带, 在这里泛指南方的天空。这句的“云”是承接首句的“野云”而来,云合天 低,不仅写出了南方天空的特有景观,而且包含着诗人初入南国的心理 感受。正如初到北方的蜀中诗人杨锐所写的北地风光是“日高尘过马, 天旷树犹人”一样,初到南方的诗人写出了对南方天空的独特感受,使 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令人感慨不已。三在气魄宏大,骨力坚挺。 以淮泽为“小”,以楚天为“低”,显示了身为大金国重臣的诗人,雄视江 南的豪迈气度。形成诗歌境界阔大的内在原因,在于诗人的阔大胸襟。

这两句诗所展示的气魄和力度,我们曾经在唐诗中领略过,但在宋诗中 已鲜见其迹,这正是金诗有别于宋诗的特色所在。

如果说次联尚在虚写诗人初入南国之印象的话,那么,三联“蹚 船鸣浪,联翩路牵泥”,则是实写使船在高邮水道中破浪前行的情 形。“蹚 ”是浪击船头发出的声音,“联翩”描写纤夫拉船的阵形。诗人 在同题第二首诗中写道:“细雪吹仍急,凝云冻未开。”可见此时天空正 飘着细雪,这是造成“路牵泥”的原因。纤夫们冒着细雪戮力拉船,使船 乘风破浪奋勇前行。以这幅画面为背景,我们仿佛看到作为使节的诗 人,正挺立船头,率船前进。

前面六句已将“奉使行高邮道中”的题面写足、写尽,尾联本难着 笔,但诗人却收煞得异常巧妙。“林鸟亦惊起,夜半傍人啼。”诗人以使 船惊动林鸟,点明使船在昼夜兼程,并以林鸟夜啼来映衬诗人奉使出 行、深入异国时的警悚心情。“夜半”又与首联的天色“转迷”遥相呼应, 形成首尾圆合的严谨格局,体现出诗人在结构上的独运匠心。

据归潜志卷八记载,党怀英曾向赵秉文传授诗法说:“律诗最 难工,须要工巧周圆。五十六字皆如圣贤,中有一字不经炉锤,便若一 屠沽子厕其间也。”这首五言律便可看做是其“工巧周圆”理论的实践 了。

猜你喜欢
  • 罗邺

    邺尤长律诗。……素有英资,笔端超绝,其气宇亦不在诸人下。初无箕裘之训,顿改门风,崛兴音韵,驰誉当时,非易事也。 (辛文房 《唐才子传》 卷八) 罗邺名场无成,无一题不以寄怨。“买栽池馆恐无地,看到子孙

  • 李白《五月东鲁行答汶上君 (君一作翁)》全诗赏析

    五月梅始黄,蚕凋桑柘空。鲁人重织作,机杼鸣帘栊。顾余不及仕,学剑来山东。举鞭访前途,获笑汶上翁。下愚忽壮士,未足论穷通。我以一箭书,能取聊城功。终然不受赏,羞与时人同。西归去直道,落日昏阴虹。此去尔勿

  • 韩愈《送李六协律归荆南》全诗赏析

    早日羁游所,春风送客归。柳花还漠漠,江燕正飞飞。歌舞知谁在,宾僚逐使非。宋亭池水绿,莫忘蹋芳菲。

  • 《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文章鉴赏

    这是一篇叙事严谨、写人生动的传记文。全文写人栩栩如生,不着一句议论,纯用冷静从容的写实手法,多侧面地表现了人物外柔内刚、勇毅见于平易的个性特征,在客观的叙述中隐含着深沉的歌颂之情,刻画了一位封建时代正直官吏的形象。

  • 故事思维

    【4173】故事思维(〔美〕安妮特·西蒙斯著,俞沈彧译,江西人民出版社,19 8万字,2017年3月第1版,45元)△11章:[1]每个人都应该学会讲

  • 钟叔河《蝙蝠的不幸》随笔

    蝙蝠的不幸周作人于一九二一年首创“美文”一词,他在现代美文创作上的首席地位,有胡适、鲁迅二位作证,大约无可怀疑。胡适在《五十年来中

  • “礼运(节选)”全文、注释、翻译和点评赏析 - 先秦散文

    《礼运(节选)》是一篇先秦散文,通过描述秩序井然的礼仪运行,传达了治国安邦的重要性。文章精炼,注释详细,翻译准确,让文意更加清晰。这篇文章重要的价值在于,它教会了我们如何去维护社会秩序,在个体与社会之间达到和谐共处。它强调了礼节的作用,让人们相互尊重,维护共同的利益。读完这篇文章,我深感我们要始终践行礼仪之道,以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 九上语文苏教版古诗词(苏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书所有古诗)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九上语文苏教版古诗词,内容包括苏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书所有古诗,苏教版九上语文课本所有古诗,九上苏教版语文诗词。【塞下曲六首(其一)】(李白·唐)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凉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相关试题及答案 1、 诗语言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首句用了一个“独”

  • 贺知章《咏柳》诗词原文、赏析、解读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是一首咏物诗,写的早春二月的杨柳。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咏柳之作可谓不少,其中亦不乏精彩描写。然而贺知章此篇却能独冠群芳,流传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