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风水洞作赏析》
上片着重写风水洞中清美的境界。开头两句紧扣题目中“风水”二字落笔,以议论领起全词:“四大从来都遍满,此间风水何疑!”这是用佛家的眼光观照自然,是对“风水洞”之所以得名的一种诠释。毫无疑问,这是词人接受了佛家宇宙观的一种体现。词人仿佛接触到了“源头活水”由此获得了创作的灵感:“故应为我发新诗。”而后着力写词人在风水洞发现的别具美感的景物:“幽花香涧谷,寒藻舞沦漪。”这两句扣住了风水洞“流水不竭”、“清风微出”的特点,结合着词人的视觉感受和嗅觉感受,写出了一个藏娇蕴秀、清美绝人的境界,多少也带有“妄意觅桃源”(风水洞二首和李节推诗)的思想倾向。
下片自抒所感,并写出出洞后所见。“借与玉川生两腋,天仙未必相思。”这两句是想象,是夸张,实际上表达了对风水洞中“水”的极度赞赏,又很有幽默感。以下转到写出洞归来。“还凭流水送人归”一句,承上转下,点出一个“归”字,而且运用拟人手法,把“流水”以至风水洞都写得富有人情味,词人此行的满足和快乐也就见于言外了。篇末两句承上“归”字,写归途中的景物“层巅余落日,草露已衣。”词人通过景物描写,表明己到了傍晚时分,词人白天在风水洞逗留的时间之长,就可想而知了。倘若仔细品味,夕露“沾衣”的话兴许还另有一层深意在。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五首之三中描写了自得其乐的劳动生活,后半首写道:“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该词在模山范水与纪游之外,还隐隐流露出超脱的审美趣味以及对人生自由境界的追求。
全词由游览而至生出归田园的意向,结尾处意蕴深厚,既是情绪流程的归宿,也是词人的终生追求。写景、抒情、议论都是诗歌创作中常见的表现方法,该词将写景、抒情、议论结合了起来,也可以说是词的诗化的一个具体表现。
-
秋蕣晚英无艳色,何因栽种在人家?使君自别罗敷面,争解回头爱白花?
-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作品赏析【注释】:①花非花、雾非雾:说它是花么?不是花,说它是雾吗?又不是雾。②来如句:来的时候像一场春梦,停留没有多时。③去似句:
-
丁鹤年樊口隐居万里云霄敛翼回,挂冠高卧大江隈。春深门巷先生柳,雪后园林处士梅。翠拥樊山邀杖屦,绿浮汉水映樽罍。谁能领取坡仙鹤,月下
-
作者: 崔承枢 【原诗】:葡萄美酒夜光杯(1),欲饮琵
-
用作女孩子名字的古诗词(如何给女孩取名字,要有内涵的,最好用古诗古词的内容)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用作女孩子名字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如何给女孩取名字,要有内涵的,最好用古诗古词的内容,给女孩子取名字古诗词,诗词中适合女孩的名字。思烟、冰琴、夜蓝、痴梦、依丹、香冬、绿萍、向菱、映寒、香阳、含冬、曼霜、春白、南霜、醉丝、之南、新真、雨露、天烟、冰云、寄芙、如筠、醉容
-
曙爽行将拂,晨清坐欲凌。别离真不那,风物正相仍。漫水任谁照,衰花浅自矜。还将两袖泪,同向一窗灯。桂树乖真隐,芸香是小惩。清规无以况,且用玉壶冰。
-
巨擘: 大拇指。比喻杰出的人物。出自《孟子·滕文公下》。 战国时,齐国有一个隐士叫陈仲子,生在一个世代官僚的家族。他的哥哥有不少土地,非常富有,可是他觉得这是不义之财,不愿与他们生活在一起。这样,他和
-
【4665】赵朴初传(倪强、黄成林著,人民出版社,51 2万字,2017年10月第1版,78元)△20章:①儒佛一脉,诗书传家;②喜降人间,茁壮成长
-
【注释】:司马相如,蜀郡成都人,字长卿,是西汉大辞赋家。他与卓文君私奔的故事,长期以来脍炙人口,传为佳话。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载:他人京师、梁国宦游归蜀,应好友临邛(今四川邛崃)令王吉之邀,前往作客。当地头号富翁卓王孙之女卓文君才貌双
-
对坤卦的卦辞的解释,见本书《坤卦》。坤“元”:原指卦名“坤”和卦辞中的“元”字,这里连用构成一个概念,表示地道或地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