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怨·合殿恩中绝赏析》
据史书记载,汉元帝后宫嫔妃众多,难以选择,于是靠画像召幸。嫔妃们争相贿赂画工,只有王昭君貌美心高,分文不奉。画工将她丑化了许多,使她入宫五六年未能见皇上。正逢匈奴入朝请求和亲,昭君自愿出塞。当她盛装向皇上辞行时,光彩照人。元帝悔恨莫及,怒斩毛延寿等画师。此后诗人多借此事抒发幽怨的情怀。汉乐府有王昭君,晋有王明君歌,琴操有昭君怨等。卢照邻这首昭君怨比起当时上官仪的王昭君清新刚健,引人注目。
诗歌以嗟叹起句,“合殿恩中绝”,指皇上的恩德被阻绝不能下达。古诗怨歌行:“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诗人在此熔炼这首古诗,既交代了昭君的身世,又蕴藉着弃捐之意、艾怨之心。“交河使渐稀”,是进一步阐明“恩中绝”的。昭君初嫁时,朝廷还时常派使臣去探望,到后来连使节也逐渐稀少了。足见皇帝已经将忠义之人忘却了,恩义断绝。
因为“交河使渐稀”,引起昭君对往事的回忆:“肝肠辞玉辇,形影向金微。”当年自己肝肠寸断地辞别了汉宫,形单影只走向遥远而陌生的胡庭。她顾影自怜,一步一回首,恋恋不舍。背井离乡非常悲凉。
因为永世不能回去,所以就更加思念故乡,由眼前匈奴景色想到故国景色:“汉地草应绿,胡庭沙正飞”,一边是尘土飞扬,风沙肆虐,一边是草色葱绿春意盎然。两相对照,衬托出人物的内心忧伤。这里诗人寓情于学,以有声有色的对比诗句,将人物的哀怨忧思抒发得淋漓尽致。
“愿逐三秋雁,年年一度归”,这两句诗直抒胸臆,诗中主人公的感情闸门似乎终于打开,千般怨,万般恨,喷发而出,化作一个愿望:像雁儿一样一年回来一次。此处意由象外点:像鸿雁那样自由是不可能的,她的愿望只能空留遗恨。
这首五言律诗以琴曲旧题写,属对工整,音韵和谐。“汉地草应绿,胡庭沙正飞。愿逐三秋雁,年年一度飞。”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诗人构思精巧,用词准确而贴切。卢照邻一生怀才不遇,屡屡遭受谗言和诽谤甚多。此诗明里哀叹昭君之不幸,实则是对自己郁郁不得志的一生发感慨。
-
《言疑者无犯,行疑者无从.》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言疑者无犯,行疑者无从。》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汉·刘向 《说苑·谈丛》,良朋贤友类名言句子
-
江城秋日落,山鬼闭门中。行李淹吾舅,诛茅问老翁。赤眉犹世乱,青眼只途穷。传语桃源客,人今出处同。
-
骑驴归思图 明·唐寅作 绢本淡设色 纵七七.七厘米 横三七.五厘米 藏上海博物馆 唐寅最擅长山水画。明王穉登赞他:“画法沉郁,风骨奇峭,刊落庸琐,务求浓厚,连江叠巘,洒洒不穷;信士流之雅作,绘事之妙诣
-
【名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 ① 。 【注释】①顺:温顺。 【释义】父亲不慈爱儿子就不孝敬,兄长不友爱弟弟就不恭敬,丈夫不正直妻子就不温顺。 【点评】家庭成员会互相影响,所以
-
俗话说得好,人生如花,花如人生。花朵总是将美好的姿势展示在天地之间,装点着多彩的世界。因而,花的姿势分外亮丽。人生同样有姿势,人生
-
红亭枕湘江,蒸水会其左。瞰临眇空阔,绿净不可唾。维昔经营初,邦君实王佐。翦林迁神祠,买地费家货。梁栋宏可爱,结构丽匪过。伊人去轩腾,兹宇遂颓挫。老郎来何暮,高唱久乃和。树兰盈九畹,栽竹逾万个。长绠汲沧
-
惟以艰难节俭自处,以防骄逸之过。|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惟以艰难节俭自处,以防骄逸之过。》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罔谈彼短,靡恃己长。》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宋词典故·新蟾 【出典】 唐·温庭筠《觱篥歌》:“蜡烟如纛新蟾满,门外平沙草芽短。”(见《全唐诗》卷五七五)参见“小蟾”条。 【释义】 传说月亮中有蟾蜍,故借称月亮为“蟾”,称月光为“蟾光”,而新月亦
-
姚江阻雨 寒风吹水,微波皱作鱼鳞起。白雨横秋,秋色萧条动客舟。疏钟何处?知在前村黄叶树。茅屋谁家?荒径无人菊自花。 姚江,又名菁江或舜江,在浙江东部,源出四明山,经余姚县到宁波市和鄞江汇合后称甬江。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