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芳信·为春瘦赏析》
“为春瘦”三句,点明为“春情”而瘦矣。此言词人因春至而牵动相思情,并且被这“春情”缠绵得瘦弱不堪甚至比初春时,光零零的瘦削的梅花枝还有过之而无不及。词人说:不知道我的这份相思情,伊人(即“花”)知道不知道?“任枕函”两句,写孤寂状。言词人哀伤离别,独饮闷酒已至半醉,恰遇信使至。拿到这信函,想拆又怕看到里面的离别之言,所以更添一层愁绪,复又饮酒,不禁大醉。于是他就散乱着束发,枕着尚未打开的信函睡着了。“雨声”四句,今别离昔欢聚适成对比。词人说:言在这初春的寒夜里,雨声淅沥更使睡在小楼中的词人觉得寂寞难受,又想起我俩从前艳春时节,外出斗草、探花的欢娱时刻,真不啻天壤之别矣。上片重在描述词人自己的“春情”。
“娇懒”三句,转而述爱人的“春情”,这也是词人推己及人的想当然耳。言她白天时一定闲得无聊,勉强拿起绣针刺绣,不一会又走了神,背地里又惹起了无限相思。“玉合”四句,女人相思中的细节描绘。言伊人细心地用兰花膏浸渍起相思豆珍藏在玉合中,并将玉合放置在彩色绣花囊里;又因为两情分离,令她无心歌舞,所以将舞衣叠好藏起来,即使因此而损坏了舞衣上的泥金凤凰饰品,也顾不上了;她独自倚栏而呆思,忽见栏干边的柳枝已经发芽,心知春已来临,更激起她的妒春心情,所以恨恨地折断柳枝泄愤。这真有“忽见陌头杨柳色,悔叫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的意境,离别之苦,由此可见。“几多愁”一句,总合两地愁绪。词人说:我们俩的离愁别恨,就是因为被这眼前的春雨,绵绵的远山分隔成天各一方啊!下片重在描述爱人的“春情”。
-
赵翼 只眼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苑漫雌黄。 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 这一首也提倡创新,写得似更精彩。先看前两句“只眼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苑漫雌黄”,其中的“雌黄”,是鸡冠石制的颜料,古人用以涂改书
-
雕阴之战是战国时期,秦魏之间在雕阴(今陕西甘泉县道镇兰家川一带)进行的一次战争。战国初期,延安以南属魏国之域,以北为赵国领土。雕阴之战的起因是魏国设想在这里进攻秦国,可以减轻秦国对魏国西长城的压力。因
-
王安石 臣前蒙陛下问及本朝所以享国百年,天下无事之故。臣以浅陋,误承圣问。迫于日晷,不敢久留,语不及悉,遂辞而退。窃惟念圣问及此,天下之福,而臣遂无一言之献,非近臣所以事君之义,故敢昧冒而粗有所陈。
-
念奴娇·春情 【宋】李清照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 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 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 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
-
〔时年十九〕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去(一作古)津。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山口潜行始隈[阝奥]。山开旷望旋平陆。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居人共住武陵
-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书
-
故乡飞鸟尚啁呼,何况悲笳出塞愁。青冢埋魂知不返,翠崖遗迹为谁留。玉颜自古为身累,肉食何人与国谋。行路至今空叹息,岩花涧草自春秋。
-
轮台风物异,地是古单于。三月无青草,千家尽白榆。蕃书文字别,胡俗语音殊。愁见流沙北,天西海一隅。
-
天柱主峰 黄俊英摄山谷流泉摩崖石刻“止泓” 程斌摄皖南多山,名山也多。比如黄山——被徐霞客称作“黄山归来不看岳”;比如九华山——中
-
甚富不可使,甚贫不知耻。水平而不流,无源则遬竭;云平而雨不甚,无委云,雨则遬已;政平而无威则不行,爱而无亲则流。(《管子·侈靡》) 【注释】 遬(sù):同“速”。委云:积云。 【译文】 人太富了会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