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巳九月二十八日作赏析》
诗的前两句写出这样一幅画面:一场小雪给关山披上一层薄薄的银装。而人则戴着絮帽,迎着雪后的北风站立着。时间呢?据诗题,是旧历九月二十八日。虽在北国,这场雪也属于来得比较早的。也许,它是这一年的第一场雪呢。晚秋,一场雪使山河大地容颜顿改,把季节明显地推向初冬,所给人的感受和引发的思绪应该是多方面的。但作者并没有写这些,很可能是种种意绪错综复杂,连他自己也难以说清吧。而对于读者来说,“絮帽北风前”下面恰好留下一个空间,这空间是能够诱发人想象的。“残月如新月,今年老去年。”诗人经过一段心绪浩茫的感触后,视线集中在月亮上。雪后放晴,蓝天上出现了月亮,得雪色的映照,增加了亮度,尽管是月底的下弦月,却好似新月一样。“残月如新月”本属联想,但从联想中透露出诗人对于新月有特殊的感情。宇宙间残月和新月可以周而复始地转化,而人却未见如此。“今年老去年”,“老”不能再转回少年。人老于去年,有何感慨呢?这下面又留下一层空间。
单纯看末句,诗人似乎在叹老。但叹老也有多种多样。如果认为叹老必然伤感,难免消极,便与这首诗的基调不合。北国晴雪之后,空气是寒冽的。人则絮帽一顶,迎风而立。面对关山积雪,不见有瑟缩之意,便显示了一股刚气。月,是残月而似新月,用心中的新月来比照眼前的残月,情感的趋向更是积极的。而慨叹人之老于去年,固然在时间流逝面前有一种悲感,但由上而下的感情流向,使这种悲更多地表现为对人生的执著。“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伤叹时光流逝,就有一种时不我待、担心虚老此生的意味在里面。因此,这首诗主要是从积极的方面感叹岁月催人,时光流逝。
诗写得很含蓄,但他所提供的画面却是很鲜明的。关山小雪,下弦月倚着蓝天。而容颜老于去年的诗人,则头戴絮帽,临风而立。这,很像是一首自题小像之作。正是这种自题小像式的写法,我们读起来感到它既有画面的表层意思,又有画中人心理的深层意思。使诗的内容丰富含蓄,耐人寻味。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写景古诗词名篇,内容包括10首写景抒情的古诗词,中国古代写景名句名篇,二十首写景诗。赠汪伦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七绝】 类别:【留别】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历想为官日,无如刺史时。欢娱接宾客,饱暖及妻儿。自到东都后,安闲更得宜。分司胜刺史,致仕胜分司。何况园林下,欣然得朗之。仰名同旧识,为乐即新知。有雪先相访,无花不作期。斗浓干酿酒,夸妙细吟诗。里巷千来
-
作者: 顾圣皓
-
李绅《却望无锡芙蓉湖》唐山水诗鉴赏 李绅 水宽山远烟岚迥,柳岸萦回在碧流。 清昼不风凫雁少,却疑初梦镜湖秋。 丹桔村边独火微,碧流明处雁初飞。 萧条落叶垂杨岸,隔水寥寥闻捣衣。 逐波云影参差远,背日岚
-
新桂如蛾眉,秋风吹小绿。行轮出门去,玉銮声断续。月轩下风露,晓庭自幽涩。谁能事贞素?卧听莎鸡泣。 作品赏析诗写思妇。注:1:新桂如蛾眉,秋风吹小緑:新桂,眉色也。蛾眉,新月也。小緑,桂叶初生也。2:行
-
〔人间训〕 解扁为东封 ① ,上计而入三倍 ② ,有司请赏之。文侯曰:“吾土地非益广也,人民非益众也,入何以三倍?”对曰:“以冬伐木而积之,于春浮之河而鬻之 ③ 。”文侯曰:“民春以力耕,暑以强耘 ④
-
晨兴步北林,萧散一开襟。复见林上月,娟娟犹未沉。片云自孤远,丛筱亦清深。无事由来贵,方知物外心。
-
朱熹的《春日》一诗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使人感受到春天的来临与生机。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艺术的表达,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以及对生活的热爱。诗中的每个字都富有深意,令人陶醉其中。朱熹的《春日》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幅饱含深情的画卷,让人流连忘返。
-
车舝 作者: 冯好勤 【本书体例】
-
论题解析 [解题]苦与乐(bitterness and happiness),即痛苦与快乐。苦与乐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体验,是我们生活中跌宕起伏的情绪节奏。苦与乐带给我们眼泪与微笑,也带给我们深深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