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赏析》
上片,写黄州端午节一派清新升平气象。“银塘朱槛麹尘波,圆绿卷新荷”,描绘宜人的美景。一“银”,一“朱”,一“麹尘”,一“圆”,一“绿”,一“新荷”,组缀成五月百色争妍的风景图,颇有“晴沙金居色,春水麹尘波。红簇交枝杏,春含卷叶荷”(白居易春江闲步赠张山人)的神韵。“兰条荐浴,菖花酿酒”,笔锋一转,由写大自然进入到写民俗生活:绿兰枝浸水而浴,绿菖蒲酿酒而饮。整个生活,沉浸在浓郁的节日气氛中,身心愉快。最后一句为点睛之笔,将上述四句的意境概括为“天气尚清和”,世界上一切都是清新的、和好的、升平的。
下片,写苏轼与徐君猷一起欢度端午节日。“好将沉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开头三句,承上启下,将酬节“沉醉”,伴之以“歌”,将欢欣谐趣的两位官员描绘得十分传神。“好将”二字,起到贯连上片与下片的主脉作用。“狱草烟深,讼庭人悄,无吝宴游过”,是苏轼承上升平景象而吐出的酒后真言:太守治州有方,无人犯罪,遗爱人世,百姓安居,可以称之为“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清泰政治。这正是苏轼借题抒发爱民思想的用意。自然,这次端午酬节超过正常性的游宴就没有什么可吝惜的了。字里行间渗透苏轼与徐君猷志同道合的情谊与痛快淋漓之才思。
全词,名为写端午酬节风俗,欣赏五月自然风光,实是借题发挥,歌颂徐君猷的善施政德,使民安乐的功绩,表露苏轼自己的忠君爱国忧民的愿望。上片结尾处“天气尚清和”,收而未尽,为下片留出余地,正好是下片起句“好将沉醉酬佳节”的过片句,由咏景而转向写人,起了承递作用,景情融合。
-
闲燕言仁义,是非安可无。非非义之属,是是仁之徒。非非近乎讪,是是近乎谀。当为感麟翁,善恶分锱铢。抑为阮嗣宗,臧否两含糊。刘君有家学,三世道益孤。陈古以刺今,紬史行天诛。皎如大明镜,百陋逢一姝。鹗立时四
-
小人只怕他有才,有才以济之,流害无穷。君子只怕他无才,无才以行之,斯世何补!
【名句】小人只怕他有才,有才以济之,流害无穷。君子只怕他无才,无才以行之,斯世何补! 【译文】小人只怕他有才,有才能帮助他成事,流害无穷。君子只怕他无才,无才来干事,对世界有什么补益?
-
坐在其香居茶馆里的联保主任方治国,当他看见正从东头走来,嘴里照例扰嚷不休的邢幺吵吵的时候,简直立刻冷了半截,觉得身子快要坐不稳了。 使他发生这种异状的原因是这么来的:为了种种糊涂措施, 目前他正处在全
-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① 心之忧矣,於我归处? ② 蜉蝣之翼,采采衣服。 ③ 心之忧矣,於我归息? 蜉蝣掘阅,麻衣如雪。 ④ 心之忧矣,於我归说? ⑤ 【注释】 ①蜉蝣(fu you福游):一种小昆虫
-
我来南山阳,事事不异昔。却寻溪中水,还望岩下石。蔷薇缘东窗,女萝绕北壁。别来能几日,草木长数尺。且复命酒樽,独酌陶永夕。
-
扫荡残胡立帝畿,龙翔凤舞势崔嵬。 左环沧海天一带,右拥太行山万围。 戈戟九边雄绝塞,衣冠万国仰垂衣 〔2〕 。 太平人乐华胥世 〔3〕 ,永保金瓯共日辉。 这首诗,单夸我朝燕京建都之盛。说起燕都的形势
-
梨花有思缘和叶,一树江头恼杀君。最似孀闺少年妇,白妆素袖碧纱裙。
-
南朝乐府·杂曲歌辞西洲曲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树下即门前
-
在你的青春里,看望我的青春拖着行李,雨中走进河南大学培训中心,步上楼阶的那一刻,一缕清爽的芳香扑入我的鼻孔。花香扑面而来的那一瞬间
-
何地堪相饯,南楼出万家。可怜高处送,远见故人车。野果新成子,庭槐欲作花。爱君兄弟好,书向颍中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