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渎神赏析》
这首词词赋本题,写神祠一日祈赛所见所感。上片从外而内,写神祠之静穆枫叶如霞,芦花似雪,此为寻常秋景;古树参天,寒鸦霜色。此为不寻常之秋色。点染外景,渲染出庄严的色彩。“昼灯”二句,摹写内景。日已当午,轻纱拂笼,光线幽暗,昼灯幂幂,珠帘垂坠。当午犹如此,朝暮之昏暗幽幂当可知。由“当午”到“影斜”,神祠一日已过矣。
下片由近而远,写众人之归。祈赛已毕,渡水而来的香客,也由“门外往来”到“翩翩帆落”。与上阕神祠的古穆神秘相比,“门外”二句,显出尘世扰扰的况味来。一日喧嚣,帆去如蝶,轻忽无痕,终归天涯。于神祠而言,熙熙攘攘,终究只是门外过客,来者终去,留者难留,一切部将回归到古树枫叶的寂寂中。所祈所盼的由衷之诚和殷切之志,让帆远人去的香客神思萦绕,不禁频频回首,但望中所见并非神祠,而是隔江烟火、三两人家。村户寥落,渡口人家,神且难佑;千里之遥,往来祈赛,神有什么灵验。天涯客的回首,极见回味后的沉静之思。由起句之古树寒鸦,到结语的三两人家,画境苍朴,余韵袅袅。
这首词咏祈赛,却略写祈赛过程,更没有正面描写画旗喧鼓,全拟祈赛者口吻。上片写祈赛客一路接近神祠时所见,下片写祈赛客离开神祠时回首所望景象。上片未见人踪,全写神祠,而笔笔随人之视线而动;下片笔笔随人,而言外心中,依然隐隐有神祠在焉。在多咏闺思别愁的唐五代词中,此词别具面目,另呈一格。
-
钱钟书《通感》一文,列举李贺等唐代诗人作品,详细分析了“古代批评家和修辞学家似乎都没有拈出”的一种描写手法,这种手法常用于描写音乐的篇章。郎士元这首小诗就运用这种描写手法,即“通感”。它是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的一种修辞
-
中国人的鬼观念起源于祖先崇拜。文献资料和地下发掘的原始文字和器物都证明,从殷商起崇鬼观念已经盛行。几千年的社会变迁,宗法制度作为社会有形构成和文化心理的骨架未变,鬼就永远牢牢地缠住人不放。所以,鬼故事
-
“日落风亦起,城头乌尾讹。黄云高未动,白水已扬波”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 “日落风亦起,城头乌尾讹。黄云高未动,白水已扬波”是关于描写“绘景状物·季节时辰·黄昏”类的诗句。 这是暗写边城日暮时
-
长泊起秋色,空江涵霁晖。暮霞千万状,宾鸿次第飞。古戍见旗迥,荒村闻犬希轲峨艑上客,劝酒夜相依。 作品赏析【注释】:〔1〕涵:包容。霁;雨后的水气与雾光。〔2〕宾鸿:来自别处的鸿雁。〔3〕轲峨:孤高状
-
列御寇为伯昏无人射 ① ,引矢盈贯,措杯水其肘上,发之,适矢复沓 ② ,方矢复寓。当是时,犹象人 ③ 也。伯昏无人曰:“是射之射,非不射之射也。尝与汝登高山,履危石,临百仞之渊,若能射乎?”于是,无人
-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元旦的古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关于元旦的古诗1
-
3月10日 中央军事部改称中央军事委员会 : 1930年春,随着全国农村革命根据地和红军的发展壮大,党中央决定加强对全国红军的集中领导和统一指挥。3月10日,中央军事部开始称“中央军事委员会”,关向应
-
随着网络文化的发展,美文的概念已经不限定于某种文体,或某类内容。网络文化是一种开放、自由的文化,给美文的概念也赋予了更多的开放自由的元素,好散文是美文,好诗歌是美文,好小说是美文,好论文是美文,一条写得好的手机短信,或一段能让人会心而笑的笑话也是美文,用通俗的讲法,写的好的文章,就是美文。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励志美文(精选100篇),希望有所帮助!
-
作者: 李志获 【本书体例】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美好的早晨古诗词,内容包括描写清晨的优美诗句,形容清晨美好的诗句,描写清晨的古诗词。描写清晨的优美诗句有:李德裕 【雪霁晨起】 雪覆寒溪竹,风卷野田蓬。四望无行迹,谁怜孤老翁。 许浑 【晨起西楼】 留情深处驻横波,敛翠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