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谣》原文与鉴赏
作者: 李志获 【本书体例】
【原文】:
剡者配姬以放贤(2),山崩水溃纳小人(3),家伯罔主,异哉,震(4)。
【鉴赏】:
擿雒谣从内容看当作于殷末时。它既反映了殷末统治者的荒淫无度,宠信小人而疏放贤臣,以致众臣叛离的社会现实,又反映了殷民的自然崇拜,将自然界的山水雷鸣也看做是自然神的意志显现,进而将自然和人事联结在一起的风俗信仰。据史载,殷末时,纣王终日沉缅于女色,纵欲无度,荒废朝政;听信结纳佞臣,疏放贤良忠贞之士,终于导致了殷的灭亡。诗中对此作了直接的,义正辞严的揭露,具有很高的审美认识价值。山崩水溃、雷声震震,这些显示了自然威力的,在殷人看来是怪异的自然现象,被人们认为是天神震怒而昭示的一种警告。这里既有着先民的自然宗教,天意主宰人事的观念反映,也反映了广大民众的思想感情,是文学中人民性的表现。全诗语言质朴,句式变化较大,显示出古代歌谣的艺术特点。结束以“震”收尾,语调深沉有力,表达情感既强烈又引人遐想,有很强的审美感染力。
-
作品:《史记》 简介《史记》,西汉司马迁撰。
-
日观分齐壤,星桥接蜀门。桃花嘶别路,竹叶泻离樽。夏老兰犹茂,秋深柳尚繁。雾销山望迥,风高野听喧。劳歌徒欲奏,赠别竟无言。唯有当秋月,空照野人园。
-
【题 解】本则寓言选自《韩非子·说(shuì)难》,题目是编者加的。《说难》是韩非子的
-
屈 原一颗心,孤,高洁,幽长险昧的路途上,朝饮木兰之坠露,夕餐秋菊之落英,一片芬清,一片挫红残潇雨,伏清白以死直,虽九死其犹未悔!
-
古人惜昼短,劝令秉烛游。况此迢迢夜,明月满西楼。复有盈樽酒,置在城上头。期君君不至,人月两悠悠。照水烟波白,照人肌发秋。清光正如此,不醉即须愁。
-
宋词典故·芰荷裳 【出典】 《楚辞》战国楚·屈原《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释义】 屈原在《离骚》中说他“制芰荷以为衣”,意谓自保生活、品德芬芳高洁,不为浊世所污染。后因以“芰荷衣
-
从第一句看“时候”,从第二句看“景象”。重视“霁”的理解。①善于摄取自然景物的特征,把晓行所见静与动的景致写得变幻神奇。②把云误当山峰,写得新颖、活泼,很有情趣。③语言质朴自然,明白如话,却把景物描摹得生动逼真。 作者以自己由错觉到
-
《千里独行》出处、释义和例句 【出典】故事是说关羽辞谢曹操的厚待,寻找刘备、张飞,最后在古城相会的故事。见元刊本《三国志平话》。又,元·佚名著有杂剧《千里独行》,今佚。 【释义】这是关羽故事,着重表现
-
石榴为石榴科落叶灌木,又名丹若、涂林,安石榴,原产于波斯一带,汉代时始传入我国。晋张华《博物志》载:“汉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榴种以归,故名安石榴。” 石榴可分为花石榴和果石榴两类。花石榴,叶茂且花
-
《清平乐》 候蛩凄断,人语西风岸。日落沙平江似练,望尽芦花无雁。 ① 暗教愁损兰成,可怜夜夜关情。 ② 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注释】 ①江似练: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澄江静如练。”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