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定王台赏析》
词的上阕“雄跨洞庭野,楚望古湘州。何王台殿,危基百尺自西刘”四句,气势不凡,雄浑卓绝。“雄跨”一词,表现了定王台的雄奇地形。“危基百尺”则以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定王台的壮丽。接下来三句以想象的手法接入历史的画面。想当年西汉国力强盛,定王台阁周围遍布如云铁骑,祭祀的音乐响彻云霄。然而,这些都已经是历史陈迹。“屈指几经秋”将作者的思绪从壮丽的历史收回到严酷的现实。 ’“叹息繁华地,兴废两悠悠”定王台再壮丽,到作者登临的时候,已经残破不堪。回想往昔的繁华,今日的颓墙败瓦,作者不禁慨然,感叹人事的兴衰废替。联系到作者所处的时代,当时的南宋政府偏安一隅,面对金国的威胁无力反击,将大好河山拱手相送,这也是引发作者喟叹的一个情绪基点。所以词中的兴替之感超越了普通诗文中抽象的今昔之悲,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下阕“登临处,乔木老,大江流”三句点题,叙说登临之事。古人登高作赋,喜欢大肆铺陈的居多,但在这里,作者仅以极其简略的手法白描眼前所见:乔木老,大江流。作者并没有放纵自己的情绪,但这种沉默中却蕴涵着更加深沉的悲痛。作者跟同时代的复国志士一样,满怀报国之心,但让人痛苦的是,“书生报国无地,空白九分头”。岁月蹉跎,功业未就,空白了少年头“,一夜寒生关塞,万里云埋陵阙,耿耿恨难休”,其中“关塞”是征战的偏远地段,“陵阙”是北宋宗庙祖坟所在,从前都是作者心底事,但现在离他越来越远了,“万里”一词,写出了这种虚无辽远的感觉。因为报国无门,作者永远不能在关塞为国尽忠,永远也无法收复北宋宗室的陵墓。这种无奈和遗憾,使他的“恨”意难休。“徙倚霜风里,落日伴人愁”,报国无门,年华苍老,词人无可奈何,只能以一副独立寒秋、天涯孤影的悲凉画面结束。其中的“伴”字写尽词人的落寞和孤独,因为没有志同道合的人和他并肩作战,只得和无情的夕阳相伴,在苍茫暮色中自怨自艾。词结尾仍收回到定王台上,结构十分紧凑,并以景寓情,饶有余韵。最后点出一个“愁”字,并不表示消沉、绝望,而是英雄洒泪。慷慨生哀,与全词悲壮的格调完全统一。
这首词画面壮阔雄浑,音调苍凉激楚,充溢着强烈的爱国情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
死犹未肯输心去,贫亦其能奈我何。|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死犹未肯输心去,贫亦其能奈我何。》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天上中台正,人间一品高。[中书令上应中台,司徒官一品。]休明值尧舜,勋业过萧曹。始擅文三捷,终兼武六韬。[进士及第、博学、制策连登三科。]动人名赫赫,忧国意忉忉。荡蔡擒封豕,[吴元济也。]平齐斩巨鳎[
-
勇气有勇气就是有胆略,就是不怕死。要不怕死,要有胆略,非能忍痛不可。忍痛是勇气的基本,勇气是忍痛的结果。古时欧洲的斯巴达(Sparta)
-
彼何人斯?其心孔艰。 ① 胡逝我梁,不入我门? ② 伊谁云从?维暴之云。 ③ 二人从行,谁为此祸? ④ 胡逝我梁,不入唁我? ⑤ 始者不如今,云不我可。 ⑥ 彼何人斯?胡逝我陈。 ⑦ 我闻其声,不见其
-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出处】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意思】五彩缤纷的野花渐渐要使 人眼花缭乱,浅绿的嫩草刚好遮没 马蹄。 【鉴赏】 野花开放得十分杂乱,令人眼花缭乱; 野草生长
-
将军结发战蛮溪,箧有殊珍胜象犀。漫说玉床分箭镞,何曾金鼎识刀圭。近闻猛士收丹穴,欲助君王铸褭蹄。多少空岩人不见,自随初日吐虹蜺。
-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一二五)》诗词原文-翻译-鉴赏-阅读理解答案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一二五)》全诗阅读答案|原文翻译|注释|赏析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龚自珍的时代是一个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时代,他逝世前一年就发生
-
是说人出了名会招致麻烦,就像猪长肥了就要被宰掉一样。清·方苞《跋先君子遗诗》:“人惧名,豕惧壮”,就是这句古谚的通俗说法。这一俗语源自神医华佗。 三国时,魏国大将张辽被曹操封为襄阳牧,镇守襄阳、合肥等
-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出处】唐柳宗元《 江雪 》。 【意思】群山中,飞 鸟绝踪,所有小路上都杳无人影。只有一个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的老翁驾着 一叶孤舟,冒着大雪在寒冷
-
这是一首访问山农的纪行六言绝句。六言绝句一体,整个唐代作者寥寥,作品很少。顾况的这首六言绝句质朴清淡、萧散自然,写出了地道的农家本色。 首句“板桥人渡泉声”,截取了行途中的一景。当作者走过横跨山溪的木板桥时,有淙淙的泉声伴随着他。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