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犹未肯输心去,贫亦其能奈我何。|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名句】死犹未肯输心①去,贫亦其能奈我何。
【注释】①输心:表示真心,此指内心屈服。
【释义】即使死也不肯屈服,何况贫穷又能奈我何。
【点评】死都不怕,何况贫穷,这种精神和节操值得后人学习。
参考文献
黄宗羲山居杂咏
-
这首词写羁旅伤别,而从荒秋暮景说起。前三句说的是雁阵掠过,飞落沙滩;秋水生寒,烟霭笼在水上。古垒上,胡笳悲鸣,渐渐地,连这呜咽之声也沉寂了。词中不说“鸣笳声起”,而说“鸣笳声断”,这么描写更显得冷寂荒凉。开端数句,为全词定下了凄凉的基调
-
《军城早秋》载于《全唐诗》卷二六一。下面是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赵其钧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这首《军城早秋》,一方面使读者看到严武作为镇守一方的主将的才略和武功,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这位统兵主将的词章文采,能文善武,无怪杜甫称其为“出群”
-
正当国民党军准备收缩兵力、调整部署之际,解放军已完成了作战部署,发起了声势浩大的淮海战役。1948年11月4日,粟裕发布了华东野战军淮海战役攻击命令,命令“各部统于六日黄昏由现地开进”,“定于本月八日
-
有个小孩从学校里偷了同学的写字板, 交给母亲。母亲不但不加责备,反而称赞一番。第二次,他偷了一件外衣,交给母亲。母亲对他更加夸奖。过了几年,孩子长大了,就开始偷更大的东西。有一回,他当场落网, 背绑双
-
《平水韵》 碑坟剑刻追遐古,一念征人万里乡。 三峡自流天所泪,九江初断国之殇。 洗兵坐想孤城戍,调角回观百战常 我梦韶华千向志,如今何有少年郎。
-
白发逢秋王,丹砂见火空。不能留姹女,争免作衰翁。赖有杯中绿,能为面上红。少年心不远,只在半酣中。
-
《钱大昕·欹器铭》原文注释与译文 维古宥坐②
-
为周王巡狩祭祀山川的乐歌。一章,七句。表现了巡狩、封禅、祭祀山川的事实,抒写普天之下都臣服于周的喜乐。
-
龙洞山农叙《西厢》 ① ,末语云:知者勿谓我尚有童心可也。夫童 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 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 却真人。
-
“少小离乡老大回,乡音难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少小离乡老大回,乡音难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出处】唐贺知章《 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 【意思1】自小离家到老才回来,一口 乡音还没改,但鬓发已经白了。家乡的 小孩见了不
-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
- 干请伤直性。|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势利之交,难以经远。|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纵死犹闻侠骨香。|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正志先立,则邪说不能移,异端不能惑。|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剑虽利,不厉不断;材虽美,不学不高。|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
- 《志立则学思从之,故才日益而聪明盛,成乎富有;志之笃,则气从其志,以不倦而日新.》什么
- 我是一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勇将不怯死以苟免,壮士不毁节而求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