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端午赏析》
-
忆得少年长乞巧,竹竿头上愿丝多。
-
玉堂给札气如云,初喜湘累复佩银。樊口凄凉已陈迹,(昔与张同游武昌樊口,来诗中及之。)班心突兀见长身。(台吏谓御史立处为班心。)江湖前日真成梦,鄠杜他年恐卜邻。此去若容陪坐啸,故应客主尽诗人。
-
展骥端居暇,登龙喜宴同。缔赏三清满,承欢六义通。野晦寒阴积,潭虚夕照空。顾惭非梦鸟,滥此厕雕虫。
-
《栾城集》 别集。宋苏辙(1039~1112)撰。苏辙,字子由,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进士。因反对新法而仕途坎坷。元丰三年受其兄苏轼“谤讪朝廷”的罪过的牵连而被贬,旧党当政之后,曾历任户部侍
-
师道类名言赏析《不耻相师。》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作者: 王瑞明 《古史辨》是一场古史大论战的论文汇编
-
宋玉对楚王问宋玉对楚王问 《楚辞》 【题解】 宋玉是战国后期楚国的辞赋家。据说他是屈原的学生,在楚怀王、楚襄王时担任过文学侍
-
《诗经》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注释】袍:长衣。行军者日以当衣,
-
这首小令用对比的手法,抒发了兴亡之感。采莲曲原是乐府旧题,多写南国水乡,歌咏爱情。杨果沿用采莲曲的旧题,写的却不是爱情,而是兴亡,是惆怅。 小令依据内在的情绪可分为前后两部分。前二句写采莲人的热闹,“夜如何,有人独上江楼卧”作过渡,
-
几种碑文的赏析与写作·墓碑·《先父徐公墓志铭》(徐俊) 先父徐公,名讳昌先,别号水清。祖居赤壁大梅畈徐庄。民国十八年生,新华五十二年卒,享年七十有三。葬于居宅后山阴坡向阳处。 先父夙遭闵凶,幼年失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