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长安中作赏析》
词中没有着意渲染残春景色,而是旁处落笔,侧笔取妍。
起句“沙际春归”,语似直露,而画面见于文字之外。之所以说说春从水边归去,北宋诗人苏轼的春江晚景中所说:“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也就是说,春来之时,柳树发芽,杨柳青青,而春归之时,柳絮飘飞,随水而去。真有唐代诗人韩愈在晚春中说的“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最终却是“花落有意随水流,流水无心恋落花”。这里就表现出了残春时节凋落的花瓣随着流水飘去的景象。故吟咏“沙际春归”四个字,乃觉无字处有意,空白处皆是画。次句“绿窗犹唱留春住”,诗思奇妙。不说自己思春、恋春,却说旁人春归而不知,犹自痴情挽留。词牌有留春令,绿窗中人或是歌妓之流。或许不必定有此人此唱,不过是作者设置的一种境界,借说绿窗少女的歌声以表达自己惜春的情怀。这是词体幽微宛转处,作者掌握和运用得很成功。“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二句,熔铸前人词中意象,而翻进一层。欧阳修蝶恋花:“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王安国的清平乐:“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黄庭坚清平乐:“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上述诸作,或问花,或问鸟,不论是落花还是莺啼,总还有点春天的影子。在这首词中,不仅是问而无答,乃更无可问讯。“花落莺无语”,春光老尽,连点声息都没有了,更能体现“春意已尽,无可寻觅”的意境。
词人对春天是无限的眷恋的,也是没有放弃才对春的追求。所以,下片词人接着写道:“渺渺吟怀,漠漠烟中树。”“渺渺”即悠远的样子。意思是说,满腹情怀远望寻觅,满眼所见是雾气沉沉中隐隐约约的树林。这里,词人化用了南北朝时期著名诗人谢眺游东田诗中“远树暖阡阡,生烟纷漠漠”的诗意。词人极目远望,不见春之踪影,只见雾气沉沉中的树影,心中无限惆怅。于是,词人写道:“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西楼”也许就是在西边的一座楼,也许就是一座楼的名称,在诗词中经常用到,也许就是一种情怀的表现。比如,李清照的一剪梅中的“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煜的相见欢中写道的“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他们都有用了“西楼”,但各自有不同的情怀。元好问这里的意思是说,寻春无果,只有在日暮上西楼,在隔帘听雨中求得好梦,在梦中去寻觅了心中的春意。特别是最后“梦里寻春去”一句很有用意的。梦境本来是虚幻的,可词人偏偏要到梦中寻觅。从这里,我们不但感觉到词人对寻春的执着与对春的深情,而且也能感受到词人即使伤春,也没有那么失望,那么感伤,毕竟是在“长安中作”,比起“悲秋”来,感觉还是要温和多了。结句“梦里寻春去”,语淡情深。现实之春确已逝去,而词人不作绝望颓唐之想,还要到梦境中去追寻。这种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也正反映了词人年轻健康的心理情绪。
该词在艺术特色上,语浅意深,意蕴深厚。侧面落笔,尽情抒写。以梦结尾,提升境界。
-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
【注释】 选自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林霏:林中的雾气。霏,雾气。 云归:云烟聚集。归,此指云回到山中。 岩穴:岩洞。 暝:阴暗,昏暗。 晦明:时暗时明。 芳:花。 秀:长出新叶。 繁阴:浓郁的树荫
-
李清照《武陵春》李清照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 ① 。载不动、许多愁。 注释 ①双溪:在今浙江金华县东南,是风景佳胜
-
置心思虑外,灭迹是非间。约俸为生计,随官换往还。耳烦闻晓角,眼醒见秋山。赖此松檐下,朝回半日闲。
-
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
-
【诗句】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出处】唐白居易《 忆江南三首其一 》 【意思】江南多么美好,我曾经目睹过它那秀丽的风光。 【全诗】 《忆江南三首其一》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
-
高楼贺监昔曾登,壁上笔踪龙虎腾。中国书流尚皇象,北朝文士重徐陵。偶因独见空惊目,恨不同时便伏膺。唯恐尘埃转磨灭,再三珍重嘱山僧。
-
《先秦散文·国语·里革论君之过》原文鉴赏 晋
-
外国童话《[英国]查·金斯·水孩子(节选)》鉴赏
-
在大多数古诗词中,水边就是一个邂逅爱情的神奇地方,尤以《诗经》为甚。如《关雎》,如《蒹葭》,再如《汉广》。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小鸟儿脸上放屁歇后语,内容包括歇后语的题目!在线等,急!!!!!!,小学生必背歇后语,.这个歇后语是什么?。城头上放风筝出手高 城头上跑马兜圈子;难转溜;转不过弯来 城头上栽花高中(种) 城外头开钱庄外行 吃烤山芋又吹又拍;吹吹拍拍 吃亏全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