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香子·携手江村赏析》
此词是苏轼早期酬赠词中的佳作。词中多用忆旧和对照眼前孤独处境的穿插对比写法,触目兴怀,感想当初,抒写自己对杭州友人的相思之情。作者词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宋代士大夫的生活,不仅表现了对友情的珍视,而且流露出对西湖自然景物的热爱。情真意切,诗意盎然,含蓄蕴藉,是此词的主要特点。
上片前四句追忆熙宁六年作者与友人陈襄(字述古)江村寻春事,引起对友人的怀念。其时苏轼作有正月二十一日病后述古邀往城外寻春诗,陈襄的和诗有“暗惊梅萼万枝新”之句。词中的“梅雪飘裙”即指两人寻春时正值梅花似雪,飘沾衣裙。友情与诗情,使他们游赏时无比欢乐,销魂倾魄。“故人不见”一句,从追忆转到现实,表明江村寻春已成往事,同游的故人不眼前,每当吟诵寻春旧曲之时,就更加怀念他了。作者笔端带着情感,形象地表达了与陈襄的深情厚谊。以下三句表明,词人更想念他们杭州西湖诗酒游乐的风景胜地——望湖楼、孤山寺、涌金门。过片四句回味游赏时两人吟咏酬唱的情形:平常经过的地方,动辄题诗千首。这里用了个青箱杂记中的轶事:“世传魏野尝从莱公(寇准)游陕府僧舍,各有留题。后复同游,见莱公之诗已用碧纱笼护,而野诗独否,尘昏满壁。时有从行官妓颇慧黠,即以袂就拂之。野徐曰:”若得常将红袖拂,也应胜似碧纱笼。‘莱公大笑。“作者借用这一典故,廖廖数语便把昔日自己与友人寻常行乐光景都活现出来。”别来相忆,知是何人“又转到眼前。此句以诘问句的形式出现,文思极为精巧。词的结尾,作者巧妙地绕了个弯子,将人对他的思念转化为自然物对他的思念。”湖中月,江边柳,陇头云“不是泛指,而是说的西湖、钱塘江和城西南诸名山的景物,本是他们杭州时常游赏的,它们对他的相忆,意为召唤他回去了。同时,陈襄作为杭州一郡的长官,可以说就是湖山的主人,湖山的召唤就是主人的召唤,”何人“二字这里得到了落实。一点意思表达得如此曲折有致,遣词造句又是这样的清新蕴藉,可谓意味深长。
这首词,今昔对比、物是人非之感表现得极为恰切、自然,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词的结尾妙用拟人法,将无情的自然景物赋予有情的生命,含蓄而有诗意地表达出词人对友人的绵绵情思。
-
才微岁老尚虚名,卧病江湖春复生。药裹关心诗总废,花枝照眼句还成。只同燕石能星陨,自得隋珠觉夜明。乔口橘洲风浪促,系帆何惜片时程。
-
花寒懒发鸟慵啼,信马闲行到日西。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
-
碧潭风定影涵虚,神物中藏岸一枯。一夜四郊春雨足,却来闲卧养明珠。
-
张爱玲《爱》原文 张爱玲是四十年代初登上文坛的小说家,《爱》选自她的散文集《流言》(上海五洲书报社1944年初版),和她那些情节曲折、描写细腻的小说不同,这是一篇以少总多、余味无穷,因而也显得别具一格
-
不少诗人都喜欢写怀古诗,其中比较知名的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皮日休的《汴河怀古》等等。
-
一包旧藏的花瓣,触发了词人惆怅的诗思,当诗人重睹这十年前的枯蕊,却“泫然”流涕,难以自持,因为这花瓣联结着他的青春,象征着他自己十年来的遭际。
-
孔德昭赋得涉江采芙蓉诗莲舟泛锦碛,极目眺江干。沿流渡楫易,逆浪取花难。有雾疑川广,无风见水宽。朝来采摘倦,讵得久盘桓。作者简介孔
-
太史公曰:“说难、孤愤,贤圣发愤之所作也。”由此观之,古之贤圣不愤则不作矣。不愤而作,譬如不寒而颤,不病而呻吟也。可耻孰甚焉,虽作何观乎?《水浒传》者,发愤之所作也。盖自宋室不兢,冠履倒施,大贤处下,
-
【原题】:予归示省松楸将以初秋望前汎湖之龙门已戒舟舰而连夕雨作不见月因赋天问二章
-
盛唐诸人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
【注释】 选自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辩》。 羚羊挂角:据说羚羊夜间栖息,为防范别的野兽侵害,以角挂树枝而眠,树上不留一点爬行的痕迹。 玲珑:明澈的样子。 凑泊:拼凑。 【赏析】 严羽是南宋诗论家,“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