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中秋赏析》
此词写中秋之夜,借中秋赏月之机,表白了词人为人的高洁,也流露了他对“从仕数困”的些许幽恨。全篇用笔空灵回荡,而自有清景无限,清趣无穷,表现出米芾“为文奇险,不蹈袭前人轨辙”的特有风格。
米芾写中秋赏月,却反其道而行之,故意撇开月亮,先写自己晚来的秋意感受。“砧声送风急,蟋蟀思高秋”,古人有秋夜捣衣,远寄征人的习俗,砧上捣衣之声表明气候转寒了。墙边蟋蟀鸣叫,亦是触发人们秋思的。李贺秋来诗云:“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米芾这两句着重写自己的直觉,他是先听到急促的砧声而后感到飒飒秋风之来临,因此,才觉得仿佛是砧声送来了秋风。同样,他是先听到蟋蟀悲鸣,而后才意识到时令已届高秋了。
接着米芾说:“我来对景,不学宋玉解悲秋”,表现出他的旷逸豪宕的襟怀。他这句抝折刚健之笔使文气为之一振。因为砧声和蟋蟀等秋声,毕竟要给人带来一种凄凉的秋意,而倔强的词人不愿受其困扰。所以,接着他要“收拾凄凉兴况,分付尊中醽醁”了。
可是“凄凉兴况”偏不那么容易收拾,酒后反而心里加倍感到不胜其幽僻孤独。才说“不学宋玉解悲愁”,强作精神,是一扬,这里“倍觉不胜幽”,却是一跌,如此一来,作者闻秋声而引起的内心感情上的波澜起伏,就充分表露了出来。
“自有多情处,明月挂南楼。”就这个时候,一轮明月出来了。月到中秋分外明,此时,明月以它皎洁的光辉,把宇宙幻化为一个银色的世界,也把作者从低沉压抑的情绪中解救出来,于是词笔又一振。
至此,词人才托出一轮中秋月点明题意。“多情”二字是词人的感情几经折腾之后说出的,极其真切自然,使人感到明月的确多情。反复渲染中秋节令的秋意,从反面为出月铺垫,以“自有”二字转折,使一轮明月千呼万唤始出来,用笔颇为奇妙。
下片写赏月时自己月光下“横玉笛”、“倒金瓯”、“倚栏干”乃至“醉困不知醒”的情景。“怅襟怀”的“怅”字承接上下片,巧妙过渡,既照应上片“不胜幽”的“凄凉兴况”,又启下片的赏月遣怀。
“横玉笛,韵悠悠”,玉笛声本富有优美情韵的,而大放光明的中秋月下吹奏,那更是妙不可言,可是词人马上想到要借此清时良夜,痛痛快快大饮一场。
“遍倚栏干十二”,说明他赏月时间之长,赏览兴致之高,于是他不由神与物游,生发出对宇宙对人生的遐想。
“宇宙若浮萍。宇宙如此之大,作者却视之若浮萍,不只见出他心胸神思飘逸,更是物我合一之际内心的真实感受,读来令人心弛神往。境界如此之美,兴致自然更高,于是词人不觉豪饮大醉。结句”醉困不知醒,欹枕卧江流“不再写赏月饮酒之后的种种,以不结之语收束了全词,给人留下巨大的想象余地。
这首词自东坡著名的同题词之后,能独树一帜,勇于创新,确有其独特的妙处:赏月不写月华,偏道个人“对景”之感,清景之中见出清趣,颇值用心玩味。
-
王室比多难,高官皆武臣。幽燕通使者,岳牧用词人。国待贤良急,君当拔擢新。佩刀成气象,行盖出风尘。战伐乾坤破,疮痍府库贫。众僚宜洁白,万役但平均。霄汉瞻佳士,泥途任此身。秋天正摇落,回首大江滨。 作品赏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描写故乡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关于故乡的古诗,描写家乡的诗句,20首思念家乡的诗句。《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2、《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高考语文全国卷古诗词背诵,内容包括高考全国卷必备64篇古诗文应该怎样背诵,高考新课标全国卷语文古诗词和古代散文背诵的64篇是,近年高考语文默写全国卷的高频诗词。名家名篇的代表作古诗词背名句就好了。主要是上下句。1《论语》十六则2.《鱼我所欲也》(孟子)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4.曹刿论战《
-
诗用白描手法紧扣暮春时节节令变化进行描摹,写落花已尽,绿荫渐浓,林莺声歇,青蛙登场,绘景摹声,清新明快,毫无萧瑟哀怨。
-
【3588】挑战不可能:李昌钰的鉴识人生(〔美〕李昌钰著,中信出版社,17 9万字,2016年1月第1版,45元)△共10章:①谁来替死者讲话;②物
-
乐之忍第七乐之忍第七 音聋色盲,驰骋发狂,老氏预防。 朝歌夜弦,三十六年,嬴氏无传。 金谷欢娱,宠专绿珠,石崇被诛。 人生
-
《字人无异术,至论不如清。》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翠柏苦犹食,晨霞高可餐。世人共卤莽,吾道属艰难。不爨井晨冻,无衣床夜寒。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 作品赏析【鹤注】诗言“翠柏苦犹食,晨霞高可餐”,正史所谓在秦州拾橡栗以自给者,当是乾元二年作。翠柏
-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娶玉纤横笛,一声吹裂。谁做冰壶浮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问常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云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
-
寄怀少穆 〔1〕 百五佳期过也未 〔2〕 ?但笳吹,催千骑。看珠澥盈盈分两地 〔3〕 。君住也,缘何意?侬去也,缘何意? 召缓征和医并至 〔4〕 。眼下病,肩头事,怕愁重如春担不起。 侬去也,心应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