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寒有怀赏析》
这是一首抒情诗。根据诗的内容来看,大约是作者漫游长江下游时的作品。当时正是秋季、天却相当寒冷。睹物伤情,不免想到故乡,引起了思乡之泪。再加以当时作者奔走于长江下游各地,既为隐士,而又想求官;既羡慕田园生活,而又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因而此诗流露的感情是相当复杂的。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第一联是说,树叶飘落,大雁飞向南方,北风萧瑟,因而江上分外寒冷。第一联是写景。作者捕捉了当时带有典型的事物,点名季节。木叶渐脱,北雁南飞,这是最具代表性的秋季景象。但是单说秋,还不能表现出“寒”,作者又以“北风”呼啸来渲染,自然使人觉得寒冷,这就点出了题目中的“早寒”。
落木萧萧,鸿雁南翔,北风呼啸,天气寒冷活画出一幅深秋景象。处身于这种环境之中很容易引起悲哀的情绪,这是一种“兴”起的手法,作者面对眼前景物,思乡之情,不免油然而生。
这是一种“兴”起的手法,诗很自然地进入第二联。作者面对眼前景物,思乡之情,不免油然而生。“襄水”,亦即“襄河”。汉水在襄阳一带水流曲折,所以作者以“曲”概括之。“遥隔”两字,不仅表明了远,而且表明了两地隔绝,不能归去。这个“隔”字,已透露出思乡之情。作者家住襄阳,古属楚国,故诗中称“楚云端”,既能表现出地势之高(与长江下游相比),又能表现出仰望之情,可望而不可即,也能透露出思乡的情绪。“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看来句意平淡,但细细咀嚼,是很能体味到作者炼句之妙、造意之苦的。
如果说第二联只是透露一些思乡的消息,带有含蓄的意味,而又未点明;那么第三联的“乡泪客中尽”,不仅点明了乡思,而且把这种感情一泄无余了。不仅自己思乡,而且家人也在盼望着自己归去,遥望着天际的归帆。家人的想望,自然是假托之词,然而思乡的感情,抒发得更为强烈了。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津:渡口。平海:至水面平阔,古时也称江为海。最后两句是说,风烟迷失了去渡口的道路,茫茫的江水在夕阳下荡漾。
“迷津欲有问”,是用论语·微子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长沮、桀溺是隐者,而孔子则是积极想从政的人。长沮、桀溺不说渡口的所在,反而嘲讽孔子栖栖遑遑,奔走四方,以求见用,引出了孔子的一番慨叹。双方是隐居和从政的冲突。如今孟浩然奔走于东南各地,(最后还到长安应进士举),境况颇与孔子相似,瞻念前途渺茫,故以“平海夕漫漫”作结。滔滔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加以天色阴暗,已至黄昏。这种景色,完全烘托出作者迷茫的心情。
这首诗二、三两联都是自然成对,毫无斧凿痕迹。第二联两句都是指襄阳的地位,信手拈来,就地成对,极为自然。第三联“乡泪”是情,“归帆”是景,以情对景,扣合自然,充分表达了作者的感情。最后又以景作结,把思归的哀情和前路茫茫的愁绪都寄寓在这迷茫的黄昏江景中了。
-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出处】唐白居易《 长恨歌 》 【翻译】龙旗飘飘仪仗队走走停停,西出都门才走了百余里路程,
-
陆游《长相思》陆游 陆游 面苍然。鬓皤然。满腹诗书不值钱。官闲常昼眠。画凌烟 ① 。上甘泉 ② 。自古功名属少年 ③ 。知心惟杜鹃。 注释 ①画凌烟:唐刘肃《大唐新语《褒赐》:“贞观十七年,太宗图画太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深秋的诗句古诗词,内容包括关于深秋的古诗大全,描写深秋的古诗词大全,关于秋天的诗句,古诗。《秋夕》唐·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2、《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
去国登兹楼,怀归伤暮秋。天长落日远,水净寒波流。秦云起岭树,胡雁飞沙洲。苍苍几万里,目极令人愁。
-
1颁奖晚会上,朱虹云捧着获奖证书一回到座位,就看见包里的手机频频闪亮。她看了一下手机有8个未接电话,都是她的闺蜜兼大学同学王晶晶打来
-
冷竹风成韵,荒街叶作堆。欲寻联句卷,先饮暖寒杯。帽为迎霜戴,炉因试火开。时时还有客,终不当君来。
-
【原文】 游人出三峡,楚地尽平川。 北客随南贾,吴樯间蜀船。 江侵平野断,风卷白沙旋。 欲问兴亡意,重城自古坚。 南方旧战国,惨淡意犹存。 慷慨因刘表,凄凉为屈原。 废城犹带井,古姓聚成村 ① 。 亦
-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作品赏析【注解】:1、宜面:脂粉和脸色很匀称。2、蜻蜓句:暗指头上之香。【韵译】:宫女打扮脂粉匀称,走下红楼;春光虽好独锁深院,怎不怨
-
苏轼 慈湖陈氏草堂,瀑流出两山间,落于堂后,如悬布崩雪,如风中絮,如群鹤舞。参寥子问主人乞此地养老,主人许之。东坡居士投名作供养主,龙丘子欲作库头。参寥不纳,云:“待汝一口吸尽此水,令汝作。” 此文是
-
暖 雨 ◆ 岛崎藤村 进入二月,下起暖雨来了。 这是一个阴霾的日子。空中低浮着灰色的云。打下午起,就下了雨,使人骤然感到一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