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竞渡赏析》
上阕首句“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以“高举”、“飞出”两个动态的词语,写出龙舟赛开场的景象,开篇就将紧张激烈的比赛气氛渲染出来。“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这一句,写各条龙舟上的人擂鼓欢呼,声抵云霄,如同轰响的“春雷”,震人心魄。这些鼓声使划船人士气高涨,他们将小舟划得飞快,使它“直破烟波”,像离弦的箭一般前进。“远远回”是指龙舟到达远处再折回来。上阕两句,犹如一个紧追龙舟的特写镜头,将龙舟从出发到加速,再到折回的过程详细地记录下来,其问数艘船争渡的激烈气氛,以及船上人高涨的气势,无不清晰呈现。
下阕转而写周围的人群:“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震”字准确重现了万人雷动的场景,可见此时已有龙舟胜利抵达终点,因此围观的人群爆发出了震天动地的欢呼。“惊退”的主语并非围观者,而是参加比赛的人,他们争相竞渡的豪气,能“惊退”万人,以豪语写豪情,相得益彰。“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衔”字的运用,将龙舟夺胜的姿态写活了。“金碧楼”与前面的“红旗”、“杨柳”、“烟波”一起,在视觉上丰富了整个场面。“第一归”呼应了“竞渡”的主题,对首句的“飞出深深杨柳渚”进行了完美的收结。
此词采取白描手法,注意通过色彩、声音来刻画竟渡夺标的热烈紧张气氛。同时,词还反映了人们热烈紧张的精神状态。龙舟飞驶,鼓击春雷,这是写参与竞渡者的紧张行动和英雄气概。欢声震地,是写群众的热烈情绪。衔标而归,是写胜利健儿充满喜悦的形象与心情。如此一来真实地再现了当日龙舟竞渡、观者如云的情景。
-
国学名句“明主之国,令者,言最贵者也;法者,事最适者也”出处和解释
【名句】明主之国,令者,言最贵者也;法者,事最适者也 语出《韩非子·问辩》。在圣明君主的国家中,命令是最高贵的言辞;法律是处理政事最适宜的准则。
-
石浅沙平流水寒,水边斜插一渔竿。江南客见生乡思,道似严陵七里滩。
-
复辞是把相同的字接二连三地、有间隔地用在一起的修辞方式。其中的字有时会发生变化,各自表现出不同的意义和作用,或读作不同的音节。 复辞有三个特点。从中可以看出它与反复、叠字和同字的区别。 一、复辞是以字
-
《菊花·闰九月菊》咏菊花诗鉴赏 袁宏道残黄疎
-
孟子曰:“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① 。得志,与民由之 ② ;不得志,独行其道。”(《孟子·滕文公下》二) 注释 ①广居、正位、大道:据朱熹注,分别指仁、礼、义。②由之:沿着正义大道
-
宛溪垂柳最长枝,曾被春风尽日吹。不堪攀折犹堪看,陌上少年来自迟。
-
作者: 夏冠洲
-
宴坐白云端,清江直下看。来人望金刹,讲席绕香坛。虎啸夜林动,鼍鸣秋涧寒。众音徒起灭,心在净中观。不出孤峰上,人间四十秋。视身如传舍,阅世似东流。法为因缘立,心从次第修。中宵问真偈,有住是吾忧。
-
科幻作品人文主题现实触及——谈赵华童话《大漠寻星人》◎王佐红2011年初,我在阳光出版社一编辑室任职时,与宁夏儿童文学作家赵华先生
-
国侈则用费,用费则民贫, 民贫则奸智生, 奸智生则邪巧作。故奸邪之所生, 生于匮不足; 匮不足之所生, 生于侈; 侈之所生, 生于毋度。故曰:审度量, 节衣服, 俭财用, 禁侈泰, 为国之急也; 不通
名言: 国侈则用费,用费则民贫, 民贫则奸智生, 奸智生则邪巧作。故奸邪之所生, 生于匮不足; 匮不足之所生, 生于侈; 侈之所生, 生于毋度。故曰:审度量, 节衣服, 俭财用, 禁侈泰, 为国之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