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宏道《闰九月菊》咏菊花诗赏析
菊花·闰九月菊咏菊花诗鉴赏
袁宏道
残黄疎白也堪怜,舞向先生屋角边。
一与清闲为伴侣,几番潇散历风烟。
霜林已是呼前辈,秋蝶无因识暮年。
拼取家醪三百盏,葛巾狼藉枕花眼。
闰九月便是平时的阴历十月,节令常在小雪左右。这时的菊花常常在风霜中飘摇,但在百花凋零的时节,也只有它给人间的芳菲。
首联用“残黄疎白”四个字描绘出经风霜洗劫后菊花的姿态。“残”与“疎”二字,使人感觉到菊花已经历过几番风雨了。从常人的眼光看稀稀疎疎已不可爱了。但在诗人的心目中虽然“残”“疎”,但“也堪怜”,仍旧可爱。这里反映出,诗人爱的是经历过风霜的残菊的性灵与品格,也就是他所说的“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对此“不能下一语,唯会心者知之”。在这首诗中谁是诗人的“会心者”呢?就是这残疎之菊,它得到了诗人的爱怜,便成为有灵知之物了,它给予诗人的回报是“舞向先生屋角边”。这个“舞”字给了菊花以灵知,闰九月的残菊已不是受秋风折磨的物,而成为主动迎霜斗雪的魂,这样的真与美,是对诗人钟爱的回报,所以她的芳菲耿耿然在风霜中舞向诗人的书房。
颔联的首句与第二句是因果关系。第一句中的“清闲”二字,指的是与权势豪门这些混浊之物相对立的清流寒士。诗人告诉秋菊:“你一旦和我们这些人做了友俦,你便会和我们一起遭到更多的劫难。”“潇散”与上句“清闲”对仗,都指的是清流、散儒。全句是说有史以来的清流、散儒们已经经历过多少次风风雨雨了啊!
颈联诗人将秋菊与自己合论,紧承上联。首句中的“先辈”指的是历史上已故的清流,如丹如血的霜林在秋风中呼唤着他们的清名。这里的“呼”字,与首联中的“舞”字,同样是诗人给予自然以灵知,她们在锺爱着人间的知己。第二句中的“暮年”,指的是秋菊与诗人自己。用“无因”二字点明,秋菊的残败,诗魂的消散是自然规律,秋蝶知道必然如此,否则她怎么还来光顾我们呢?
尾联是诗人直抒性灵,他对大自然与人间的美必将逝去而无限痛惜伤情。“拼取家醪三百盏”这个“拼”字,十分有力,表明诗人将用生命的全部去追随美的消逝。而使诗人滥醉如泥的是“家醪”,是自己家酿造的酒,不是贵妃所赐,更不是隶属所进,这就与前边的“清闲”“潇散”再次呼应。“葛巾”的典故,出自宋书 ·陶潜传:“郡将候潜,值其酒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毕,还复著之。”从中可以看出陶渊明坦荡飘逸,无视权贵的品格。这里诗人用“葛巾”这个典故,表明自己要象陶渊明那样和权势绝裂,与秋菊合一。
-
《至公大义为之正。》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宋词典故·三生杜牧之 【出典】 宋·黄庭坚《往岁过广陵值早春尝作诗云‘春风十里珠帘卷,仿佛三生杜牧之。红药梢头初茧栗,扬州风动鬓成丝。’今春有自淮南来者,道扬州事。戏以前韵寄王定国二首》:“……”。(
-
欧阳修的《画眉鸟》是一首具有深远意义的诗歌作品。通过描绘画眉鸟的形态和行为,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人生变化的思考。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生态的热爱和对生命短暂的无奈感。这首诗同时也提醒人们要珍惜当下。 The poem "The Drawing of the Sparrow" by Ouyang Xiu is a profound work of art. It vividly describes the appearance and behavior of the sparrow, express
-
万乘亲斋祭,千官喜豫游。奉迎从上苑,祓禊向中流。草树连容卫,山河对冕旒。画旗摇浦溆,春服满汀洲。仙籞龙媒下,神皋凤跸留。从今亿万岁,天宝纪春秋。
-
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唯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
-
金昌绪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诗贵质高, 不在数多。固然有
-
司马札柳色参差掩画楼,晓莺啼送满宫愁。年年花落无人见,空逐春泉出御沟。司马札,大中
-
千秋岁张先 数声鶗鳺,又报芳菲歇。惜春更选残红折,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永丰柳,无人尽日花飞雪。 莫把幺弦拨,怨极弦能说。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夜过也,东窗未白孤
-
《玉壶清话》 《玉壶清话》是北宋僧人文莹的一部笔记,书成于神宗元丰元年(1078)八月,作于他的另一部笔记《湘山野寻》之后,作者在自序中谓“玉壶”为其隐居之地,但未详所在。此书自宋代以来各家著录均作《
-
韦庄的律诗,特别是像这首描写自然风光的律诗,虽不像他的一些绝句那样内蕴深沉,发人深省,但它以明快清新取胜,在抒情状物方面也自有其可贵的特色。 其一,很少使事用典,而是根据自然环境,用明白晓畅的语言铸词造句,写出眼中所见和心中所感,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