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峨眉山赏析》
此诗为五言古体,全篇十六句可分四段,每段四句。用入声质韵,一韵到底。四段的首句,皆用平声字作结,在音调上有振音激响的作用。虽是一首五言古诗,但在结构层次上是非常严整的。
首段“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周流试登览,绝怪安可悉?”四句突出峨眉山在蜀中尤为名胜,无与伦比,为登览游山,伏下线索。接着写初到名山、亲历奇景。“周流”说登览游赏当遍及峨眉古迹名区。“试登览”即初次登临。“绝怪”指峨眉山岩壑幽深,群峰险怪,阴晴变化,景象万千。“安可悉”极言峨眉山深邃,林泉胜迹,难以尽觅。
第二段首二句“青冥倚天开,彩错疑画出”具体写峨眉山之高峻磅礴,秀丽无俦,奇光异彩,分列杂陈。让人感到一登峨眉山,顿入清境,仿佛置身于图画之中。后二句“泠然紫霞赏,果得锦囊术”进一步写登山以后的感受。言登临峨眉山,沉浸于丹霞翠霭之间,心与天和,似能参天地之奥秘,赏宇宙之奇观,得到了仙家的锦囊之术。
第三段“云间吟琼箫,石上弄宝瑟”接着描述诗人在这样的山光掩映,云霞飘拂的景象下面,欢快无极。弄琼箫于云霄,响彻群峰;弹宝瑟于石上,声动林泉。怡情于物外,乃得偿平生之夙愿。“平生有微尚,欢笑自此毕”说明诗人早已绝情荣利,不慕纷华,在漫游峨眉,饱览山光之际,快慰平生,欢情已偿。
末段前二句“烟容如在颜,尘累忽相失”:云烟万态,晴光霞影,呈于眉睫之前,大略指峨眉山顶的“佛光奇景”。在晴光的折射之下,人影呈现于云影光环之间,不禁有羽化登仙之感,尘世百虑因而涤尽。末二句“倘逢骑羊子,携手凌白日”。“骑羊子”,指峨眉山传说中的仙人葛由,传说他骑着自己刻的木羊入山成仙。诗人说:假如得遇骑羊子葛由,亦当与之携手仙去,上凌白日,辞谢人间。
陆文华诗酒李太白中说,此诗极写峨眉之雄奇无匹,真令人有人间仙境之感,这就难怪诗人会飘飘然有出世之思了。他甚至幻想能遇到仙人葛由,跟着他登上绝顶,得到成仙。当然,当时的李白实际上并不想出世,他有着远大的抱负,正想干一番经国济世的大业,峨眉奇景只是暂时淡化了他的现实功利心。不过,由此也不难看出,名山之游对李白超功利审美情趣的形成有着不容低估的影响。
此诗写寻仙访道,虽然是受时代环境的影响,更多的则是李白追求纯真善美,反对虚伪丑恶的表现。
-
一丘余枕石,三越尔怀铅。离亭分鹤盖,别岸指龙川。露下蝉声断,寒来雁影连。如何沟水上,凄断听离弦。
-
伐柯 作者: 郭蕴斌 【本书体例】
-
[唐]戎昱谁谓西江深,涉之固无忧;谁谓南山高,可以登之游。戎昱,中唐诗人。《唐才子传
-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出处】唐李白《 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其二 》。 【意思】三川一带的叛军横行纷乱如麻,士族百姓纷纷南逃似混乱永嘉。只要起用隐居东山
-
【原题】:使君黄秘书上印有期闻严召已得好语赋诏律送之
-
夫小人之求君子,亦必自诚信以人,彼非真诚信也,以诚信而用其虚诈耳。|什么意思|大意|注
《夫小人之求君子,亦必自诚信以人,彼非真诚信也,以诚信而用其虚诈耳。》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乱山合沓围彭门,官居独在悬水村。(吕梁地名。)居民萧条杂麋鹿,小市冷落无鸡豚。黄河西来初不觉,但讶清泗流奔浑。夜闻沙岸鸣瓮盎,晓看雪浪浮鹏鲲。吕梁自古喉吻地,万顷一抹何由吞。坐观入市卷闾井,吏民走尽余
-
夜色迷离。心语尘封。凝眸星空,祈盼久违的叩门声在耳畔响起。一株散发馨香的水仙,温柔地把黎明从梦中唤醒。有多少眼睛渴望洞悉花事的绚丽
-
《怀古绝句十首(其八)》 马嵬怀古 薛宝琴 寂寞脂痕渍汗光,温柔一旦付东洋。 只因遗得风流迹,此日衣衾尚有香。 这是薛宝琴作的怀古诗灯谜的第八首。写杨玉环缢死马嵬之事。曹雪芹在这首诗中暗示了金陵十二钗
-
素与临邛令王吉相善,吉曰:“长卿久宦游不遂,而来过我 [1] 。”于是相如往,舍都亭 [2] 。临邛令缪为恭敬 [3] ,日往朝相如。相如初尚见之,后称病,使从者谢吉,吉愈益谨肃。临邛中多富人,而卓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