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室南原赏析》
此诗为元好问晚期之作。是时,他已过起了遗民的生活,编纂诗集,撰写金史。在访诗和收集史料的过程中,往来于晋、豫、鲁、冀等地,有机会游访名山大川。创作倾向有了较为明显的变化。此时,描绘歌咏山水风光的作品增多。“少室山”在河南登封县西北,颍水发源于此。在这首诗中,作者借描绘少室南原的优美静谧,隐隐地反衬出在元朝统治下,广大国土的荒芜凋敝,透露出绵绵的亡国之痛。“地僻人烟断,山深鸟语哗”,首先交代地点。这少室山南原乃在地僻山深之处,由于人烟罕至,寂静异常,所以只听得见鸟儿的阵阵喧哗。只此二句,便概括地描绘出他对此地的总体印象。颔颈二联是他对此地特有风光的描绘。这里,首先应说几句题外的话:元好问艺术修养很高,这是他能够写出许多优秀题画诗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且直接影响到他田园风光诗的创作,使他观察细致,下笔传神,写出了逼真如画的诗章佳句。请看诗人是如何具体描写这里的风光:“清溪鸣石齿,暖日长藤芽。绿映高低树,红迷远近花。”清澈的溪水在高低不平的石间流淌,激出哗哗啦啦的清脆响声;在温暖的阳光照耀下,绿色的植物抽出柔蔓的枝条、青翠的新芽。这是一派“物欣欣而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的春光景象,到处都充满了山野的勃勃生机。
这远山近岭之间,披上新绿的林木郁郁葱葱,高低参差浓淡相映;竞相开放的山花,深浅疏密,点点丛丛,步入其间,宛如步入画境。这是一幅多么清新明丽的图画啊!它红绿映衬,色彩和谐;鲜艳明媚,高低远近有别,景深幽长而层次分明。在这充满野趣、鲜有人踪的地方,山回路转,诗人眼前忽然一亮,发现了一个新的诗境:“林间见鸡犬,直拟是仙家。”在山间浓密的林中,诗人正且走且惊独自徜徉赏景,眼前忽然映现出了农家鸡犬的身影。噢,原来在绿树掩映之中,还藏着三两间小小农舍。在诗人看来,这简直就是世外桃源、人间仙境了。这极为普通的一景,他何以惊奇如此呢?原来,金元长期战乱,血染川原,加之统治者残酷剥削和天灾人祸,民不聊生,竟是一片“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凄凉景象。因而,在这深山老林中,当诗人看到这久久难见的鸡鸣狗吠情景时,竟然激动不已,呼之为“仙家”了。这看似轻快的诗句背后,隐含着诗人多少难以言传的悲哀与辛酸!这深沉的忧患意识,在尾联以佳景衬哀情,使人长叹不已。元好问主张广泛学习和继承传统,是一个“转益多师”的集大成者。他善于从各个方面各种角度学习古人。如这首少室南原,那诗中有画、恬淡静谧、景中有情的意境就吸收了王维山水诗的精髓;颔颈两联,对仗工稳,描摹传神,又得力于学习了杜甫;而“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的质朴语言和借美景揭露丑恶现实的笔法,却又酷似陶渊明诗的意趣。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阅读策略的探究,内容包括古诗文阅读方法及途径的研究,古诗文阅读教学问题和对策,古诗文阅读教学问题和对策。古诗文诵读教学创新途径实践研究 摘要:古诗文诵读教学是现今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探索一种方法让学生事半功倍地学习古诗文势在必行,本文
-
缭绫白居易①缭绫缭绫何所似②?不似罗绡与纨绮③。应似天台山上月明前,四十五尺瀑布泉。中有文章又奇绝,地铺白烟花簇雪。织者何人衣者
-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名言: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注释: 炳: 点燃。 句意: 年轻时勤奋好学, 如同刚升起的太阳, 富有希望; 中年时勤奋好学, 如同日中的阳光, 虽强烈,
-
悼亡妻妻亡于二零零七年一月二十一日,当天发出的哀启,是匆匆写成,由周实和王平两位朋友帮忙快印发出的,全文如下:我妻朱纯已于本日凌晨
-
陶然亭者,都中士大夫比之周侯藉卉之地,右军修禊之所〔2〕。或逢美日,则重席相邀;将有
-
[双调]大德歌·夏 关汉卿 俏冤家,在天涯,偏那里绿杨堪系马。 困坐南窗下,数对清风想念他。 蛾眉淡了教谁画?瘦岩岩羞带石榴花。 关汉卿:元代杂剧作家。号已斋(一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梅花在古诗词中寓意,内容包括古诗词中梅花有什么寓意,古诗词中梅花的象征意义,古诗词中“梅花”的象征意义都有什么。梅花是中国传统名花,它不仅是清雅俊逸的风度使古 今诗人画家为它赞美,更以它的冰肌玉骨、凌寒留香被 喻为民族的精华而为世人所敬重。中国历代
-
【名句】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语出汉代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诗经》三百篇,大都是圣者贤人为了抒发心中抑郁的义愤而作的。说明好的诗文往往是因激于义愤而写成的。
-
山鸦噪处古灵湫,乱沫浮涎绕客舟。未暇燃犀照奇鬼,欲将烧燕出潜虬。使君惜别催歌管,村巷惊呼聚玃猴。此地他年颂遗爱,观鱼并记老庄周。
-
《善为师者,既美其道,有慎其行.》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师道类名言赏析《善为师者,既美其道,有慎其行。》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