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金风玉露初凉夜赏析》
-
苏轼据《东坡问答录》等书记载,宋神宗熙宁年间,北朝使者来朝,常常写诗为难翰林院学士
-
生亦死,死亦生;生生死死,死死生生,不过小月月哉。故生亦何欢,死亦何哀?一朝牛马唤,与君别于奈何桥畔。饮孟婆汤尽,三魂六魄散,从此再不识君颜!轮回得道人间,已是陌路擦肩。盘龙道阡阡,独自攀
-
洛阳吹别风,龙门起断烟。冬树束生涩,晚紫凝华天。单身野霜上,疲马飞蓬间。凭轩一双泪,奉坠绿衣前。 作品赏析离别之萧索。注:1:皇甫湜:字持正。睦州人。元和元年进士,历陆浑县尉、工部郎中、东都判官之职。
-
闻道君牙帐,防秋近赤霄。下临千雪岭,却背五绳桥。海内久戎服,京师今晏朝。犬羊曾烂熳,宫阙尚萧条。猛将宜尝胆,龙泉必在腰。黄图遭污辱,月窟可焚烧。会取干戈利,无令斥候骄。居然双捕虏,自是一嫖姚。落日思轻
-
名言: 仁人之所以为事者, 必兴天下之利, 除去天下之害。 句意: 具有仁德之心的人处理政事, 必定要兴办对天下有利的事情, 革除对天下有害的事情。 出处: 《墨子· 兼爱中》
-
【3319】战胜拖拉(升级版)(〔美〕尼尔·菲奥里著,张心琴译,东方出版社,11 4万字,2013年11月第1版,35元)△共9章:为何拖拉;拖拉是
-
亭亭紫薇花,向我如有意。高烟晚溟蒙,清露晨点缀。岂无阳春月,所得时节异。静女不争宠,幽姿如自喜。将期谁顾眄,独伴我憔悴。而我不强饮,繁英行亦坠。相看两寂寞,孤咏聊自慰。
-
此诗作于晚年,写景中有寄托。 这首秋夜即景诗,上联写景,突出了清幽寂静之意;下联景中寓情,用残叶迎风尚有声响来抒发“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胸怀与抱负,诗写得苍凉悲壮,雄劲有气势。 此诗写秋风残叶,却不写其衰飒败落,而突出其不
-
前些日子,一个文友来找谈歌聊天,七说八说,就说到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也就谈到了司马懿这个人物。文友说,司马懿这个形象的色彩,底色
-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背傍。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