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省试湘灵鼓瑟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省试湘灵鼓瑟赏析》

  这首诗传诵一时,并奠定了钱起在诗坛的不朽声名。

  诗题“湘灵鼓瑟”,摘自楚辞·远游“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诗句,其中包含着一个美丽的传说——舜帝死后葬在苍梧山,其妃子因哀伤而投湘水自尽,变成了湘水女神;她常常在江边鼓瑟,用瑟音表达自己的哀思。

  根据试帖诗紧扣题目,不得游离的要求,诗人在开头两句就概括题旨,点出曾听说湘水女神擅长鼓瑟的传说,并暗用九歌·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的语意,描写女神翩然而降湘水之滨,她愁容满面、轻抚云和瑟,弹奏起如泣如诉哀伤乐曲。动人的瑟声首先引来了水神冯夷,他激动地在湘灵面前伴乐狂舞,然而一个“空”字,说明冯夷并不理解湘灵的哀怨;倒是人间那些被贬谪过湘水的“楚客”,领略了湘灵深藏在乐声里的哀怨心曲,禁不住悲从衷来,不忍卒闻。

  接下来,诗人着意渲染瑟声的感染力。“苦调凄金石,清音入香冥。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瑟声哀婉悲苦,它能使坚硬的金石为之凄楚;瑟声清亢响亮,它可以响遏行云,传到那穷高极远的苍穹中去。瑟声传到苍梧之野,感动了寄身山间的舜帝之灵,他让山上的白芷吐出芬芳,与瑟声交相应和,弥漫在广袤的空间,使天地为之悲苦,草木为之动情。

  中间这四句,诗人张开想象的翅膀,任思绪在湘水两岸、苍梧之野、洞庭湖上往复盘旋,写出了一个神奇虚幻的世界。

  “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这两句写湘灵弹奏的乐曲同舜帝策动的芳香在湘水之源交织汇合,形成一股强劲的悲风,顺着流水,刮过八百里洞庭湖。

  至此,乐曲进入了最高潮,感情达到了白热化。凭藉着诗人丰富的想象,湘灵的哀怨之情得到了酣畅淋漓的抒发和表现。然而全诗最精采的还不在于此,令全篇为之生辉的是结尾两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旧唐书·钱徵传称这十个字得自“鬼谣”,其实无非说这两句诗是钱起的神来之笔。此联的妙处有:

  一是突然转折,出人意料。在尽情地描写乐曲的表现力之后,使乐曲在高潮中嘎然而止,这是一重意外;诗境从虚幻世界猛然拉回到现实世界,这是又一重意外。二是呼应开头,首尾圆合。全诗从湘水女神出现开始,以湘水女神消失告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结尾两句如横空出世,堪称“绝唱”,但同时又是构成全篇整体的关键一环;所以虽然“不”字重出,也在所不惜。作者敢于突破试帖诗不用重字的规范,确属难能可贵。三是以景结情,余音袅袅。诗的前面大部分篇幅都是运用想象的画面着力抒写湘水女神的哀怨之情,结尾一笔跳开,描写曲终人散之后,画面上只有一川江水,几峰青山。这极其省净明丽的画面,给读者留下了思索回味的广阔空间:或许湘灵的哀怨之情已融入了湘江绵绵不断的流水,或许湘灵美丽的倩影已化成了江上偶露峥嵘的数峰青山,或许湘灵和大自然熔为一体,年年岁岁给后人讲述她那凄艳动人的故事,或许湘灵的瑟声伴着湘江流水歌吟,永远给人们留下神奇美妙的遐想。这一切的一切,都尽在不言之中了。宋代词论家有“以景结情最好”之说,恐怕是从这类诗作中得到的启迪。

猜你喜欢
  • 《秋兴八首 一赏析》

    第一首是组诗的序曲,通过对巫山巫峡的秋色秋声的形象描绘,烘托出阴沉萧森、动荡不安的环境气氛,令人感到秋色秋声扑面惊心,抒发了诗人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这一首开门见山,抒情写景,波澜壮阔,感情强烈。诗意落实在“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

  • 史学者,学问之最博大而切要者也,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

    【名句】史学者,学问之最博大而切要 ① 者也,国民之明镜 ② 也,爱国心之源泉也。 【注释】①切要:最重要。②明镜:历史有借鉴作用,故曰明镜。 【释义】史学是学问中最博大最重要的一种,它是国民的明镜,

  • 鹧鸪——郑谷

    鹧鸪——郑谷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相伴湘江畔,苦竹丛

  • 《过山农家赏析》

    这是一首访问山农的纪行六言绝句。六言绝句一体,整个唐代作者寥寥,作品很少。顾况的这首六言绝句质朴清淡、萧散自然,写出了地道的农家本色。   首句“板桥人渡泉声”,截取了行途中的一景。当作者走过横跨山溪的木板桥时,有淙淙的泉声伴随着他。句

  • 修身以为弓, 矫思以为矢, 立义以为的, 奠而后发, 发必中矣。

    把修养身心当作弓, 把矫正思想当作箭, 把树立正义当作靶子, 做好了一切准备以后再发射, 那么只要发射一定会射中。

  • 白居易《城东闲游》全诗赏析

    宠辱忧欢不到情,任他朝市自营营。独寻秋景城东去,白鹿原头信马行。

  • 古代诗歌之李清照《醉花阴》全译、翻译和译文

    李清照《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 1 ,瑞脑消金兽 2 ,佳节又重阳 3 ,玉枕纱厨 4 ,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 5 ,有暗香盈袖 6 ,莫道不消魂 7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8 。 【注释】

  • 《谏太宗十思疏》 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魏征 臣闻求木之长者 (1) ,必固其根本;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2) ;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於明哲乎 (3)

  • 调风月 关汉卿

    《调风月》全名《诈妮子调风月》,主要写婢女燕燕与小千户的爱情婚姻纠葛。 一次,主人的亲戚小千户前来探望主人,主人命燕燕前去伏侍,并说: “别个不中,则你去” ,这既是主人对燕燕的赏识 (因为她“半世为

  • 《男儿无英标,焉用读书博?》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男儿无英标,焉用读书博?》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宋·刘过《怀古》,立志于先类名言句子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