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凤箫吟·锁离愁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凤箫吟·锁离愁赏析》

  此词上片开始二句先从游子远归即赋别离说起。春风如醉,香气似熏;陌上相会,情意绵绵,此处系用江淹别赋句意:“闺中风暖,陌上草熏。”遗憾的是游子来去匆匆,才相会又将赋别离,惜别者的眼中,那连绵不断的碧草,似乎深锁着无限离愁,使人触景伤情。接着“绣帏”三句,形容游子归来以后旋即匆匆离去。这里主要点出深闺思妇垂泪泣送的形象,同时还体现出露滴如珠泪的碧草之神,所谓“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别赋)。真是深闺念远,南浦伤别,可以说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了。此处用拟人手法将碧草化作多情之人,亦似为离别而垂泣,如此以来化静为动,增添了伤离的黯然气氛。

  “长亭”两句,将镜头从深闺转到旅途中的游子经历。他行行重行行,不见伊人倩影,但见遍地芳草,远接重重云水,这里以云水衬出春野绿意。一“孤”字暗示了睹草思人的情怀。下面随即折回描写思妇形象,“但望极”两句,是写她独上危楼、极目天际,但见一片碧色,却望不到游子的身影。此处即用“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句意,道出了思妇空自怅望的别恨。

  下片“销魂”三句,是回忆当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本为谢灵运的名句,词人忆及昔日同游池畔,旋赋别离,句中不仅深有沧桑之感,而且也没有离题。记得那时她姗姗而行,罗裙轻拂,使绿草也不禁生妒;这是反用牛希济“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词意,以绿草妒忌罗裙之碧色,来衬托出伊人之明媚可爱,从而由草及人,更增添了对她的怀念之情。

  “恁时”三句,仍是回忆。“恁时”即“那时”,连上“曾行处、绿妒轻裙”时事。他轻携素手,絮飞花乱的暮春季节里,漫步于如茵绿草之间。而眼前的如茵绿草,又使他兴起无限感喟。“朱颜”两句,从刘希夷诗“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化出,时光流逝,人事已非,相逢不知何日。自己年华已经渐老,只有芳草却是春风吹过而新绿又生。结末呼应上文,愿人们毋须触景伤情,当春回大地、绿满田野之时,可以放怀宴游,到那时可不要辜负了青春好时光。

  这首词在写作手法上的成功之处,主要是巧妙地将草拟人化,那清晨芳草之上的晶莹露珠像是她惜别之泪,这样,遍野的绿草成为离愁的化身,而与伊人别恨密切相联。

猜你喜欢
  • 《北方真武祖师玄天上帝出身志传》原文和解析

    北方真武祖师玄天上帝出身志传 明代白话长篇神魔小说。一名《北游记玄帝出身传》,简称《北游记》。四卷二十四回。题“三台山人仰止余象斗编,建邑书林余氏双峰堂梓”。余象斗,又名世腾、象鸟,字仰止、文台、子高

  • 王举芳《红豆红》

    一大早,水喜清瘦的身影出现在苗木市场,头发上沾着清澈的露水。为了早些到达苗木市场,十三岁的他鼓足勇气半夜就悄悄起了床,一个人走了几

  • 欧阳修《送张学士知郢州》全诗鉴赏

    汉郎清晓赤墀趋,楚老西来望隼旟。侍史护衣薰蕙草,辘轳要◇从骊驹。阳春绕雪歌低扇,油幕连云水泛渠。千里修门对涔浦,好寻遗玦吊三闾。

  • 古代兵法之《武编》原文和鉴赏

    [原文](节选) 前卷一 将 兵,危事也; 战,死道也。胜负可听於自然耶?夫斗胜负於死生之者, 谓之战;知其必胜而后战者, 谓之谋。伐谋者孙子谓之上兵,而攻城伐兵之策皆为次下。 孙子注曰:必死可杀,勇

  •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王维的诗句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上一句: 大漠孤烟直。

    下一句: 长河落日圆。

    翻译:

    在辽阔的沙漠上,孤独的炊烟直上天际,

    长江的水徐徐流淌,夕阳如圆盘西沉。

    意思: 这两句诗意境深远,描绘了大漠孤烟和长河落日的景象。诗人通过这两个形象,表达了一种宁静和壮美的感觉。大漠孤烟意味着寂静、辽阔和孤独,而长河落日则代

  • 《三辅黄图载赵飞燕太液池结裾游宋公鸡跖载飞赏析》

    【原题】:三辅黄图载赵飞燕太液池结裾游宋公鸡跖载飞燕太液池归风送远曲俱谓飞燕欲御风仙去杂用古语戏题於后

  • 咏花诗词之《仙人掌》全诗原文鉴赏

    李调元 应是巨灵仙,遗得拓山手。 捧出太华莲,长献西王母。 这首咏仙人掌花小诗用民间传说来描绘仙人掌,自有特色。“应是巨灵仙,遗得拓山手”真接将仙人掌看作是天上神仙界中巨灵大仙遗落的手掌,这手掌既是仙

  • “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支子肥。”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支子肥。 【出处】唐韩愈《 山石 》。 【意思】荦确: 山石险峻不平。支子: 即栀子。句意: 山石险峻,山路狭窄,黄昏之时到达山寺,此时

  •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评析】 古代格言。出自 《庄子》。原文是: “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 株林野史

    或署“痴道人编辑”,或不署作者名,书凡六卷十六回。因其故事曾截取于明冯梦龙原编,清蔡元放修订的《东周列国志》,而蔡元放约生活于乾隆前后,嘉庆十五年御史伯依保奏禁小说之中,即有 《株林野史》之名,故此书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