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烟轻雨小赏析》
“烟轻雨小,望里青难了。”古代文人要写离别之情,总是会将情景设置在烟雨迷蒙、柳条拂面之中。纳兰这首词也不例外。烟雨蒙蒙中,放眼望去,满目青色,无边无际。好像词人此刻的心情,充满迷蒙。
虽然从这首词的字里行间可以推断出这是写离别之情的。但至于纳兰是为谁写的离别词,就不得而知了。从词句判断,应该是纳兰的友人。友人离别,站于迷蒙的细雨中,看着友人离去的方向,最终望不到友人的身影,想着友人此时应该走到何处。
一缕断虹垂树杪,又是乱山残照。”上片之见是时间的一个顺延,雨停之后,天边现出彩虹,在远处乱石上,夕阳残照,彩虹挂在树梢上。
尽管这首词并非纳兰的佳作,但依然可以从中看出纳兰写词的风格。纳兰将每种景致都极致化,令自己的词成为一种艺术。这首清平乐的下片依然写景,但更多则是抒情。
“凭高目断征途,暮云千里平芜。”登高望远,方能心胸开阔。纳兰这句词有着与自己以往词里没有的豪气干云。男儿气概在此时表露无遗,登高望断天涯路,前方征途漫漫,一眼看不到头,但是在眼前,暮云停驻,而云霞下面,则是千里的平原,草木丛生,犹如思念的荒地,长满了杂草。
“日夜河流东下,锦书应托双鱼”从这句词来看,似乎是要写给远方的爱妻,但从当时的情景来看,纳兰并未有牵挂着的女子。不过,不论这词是因何而作,也是纳兰将一番思念之苦,化作锦书,托送给双鱼,希望后世都能看到。
该词上片描写词人于塞上所见景色,下片依然写景,但更多的是抒情。全词不过是平淡乏味,但也可以表达出词人对自己妻子的怀念之情。
-
《警察和赞美诗》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美国作家欧·亨利(1862—1910)的短篇小说。流浪汉苏贝由于食宿无着难渡严冬而想住进监狱。他故意干出种种违法破坏行为(用石块砸碎商店橱窗玻璃,在饭店饱餐一顿不付钱
-
《士君子所以垂光青史,照耀后世者,视乎德业之隆盛,而不在乎名位之显荣.》什么意思,出
《士君子所以垂光青史,照耀后世者,视乎德业之隆盛,而不在乎名位之显荣。》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清·张伯行《困学
-
首联写韦处士郊居庭院景物,起句描写整个庭院满是飘飞飘落的红叶,将深秋庭院装点得色彩绚丽、纹饰斑斓,极富诗情画境。所以,诗人以“诗境”二字赞叹共庭院之奇景妙境,虽然抽象,但却绝佳,堪称微妙夺神。而韦处士并不去清扫地面的红叶,顺其自然,一任
-
北距飞狐信未通,夜来缚到稿街东。千年妖幼谁家妇,一国蒙茸无是公。丘首可怜迷故土,帝羓空用起腥风。长缨俘献埋轮使,未问豺狼问此翁。
-
去年人在凤凰池,银烛夜弹丝。 “凤凰池”,指中书省。魏晋以来,中书令等官员掌管诏令文书等事物,能经常接近皇帝,深蒙宠爱,所以中书省被美称为“凤凰池”或者“凤池”。这里凤凰池应指萨都剌所在的翰林院。“弹练”,即弹奏琴、瑟等丝弦乐器,
-
嵇康 息徒兰圃,秣马华山。流磻平皋,垂纶长川。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嘉彼钓叟,得鱼忘筌。郢人逝矣,谁与尽言。 这首诗是嵇康送他哥哥嵇喜从军的诗。诗中借描写嵇喜率领军队在高山平原驰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鉴赏教研课说学法,内容包括高中语文古诗教法学法,教研活动怎样教会中学生学会古诗词,怎么教小学六年级的古诗词鉴赏。(一)以读促悟以读促悟指的是以读图为主读诗为辅,读生活贯穿于读图和读诗之中。经过实践,本人发现诗歌从读图入手,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把握全诗的
-
张良无后张良无后 【原文】 张良、陈平[1],皆汉祖谋臣,良之为人,非平可比也。平尝曰:“我多阴谋,道家之所禁。吾世即废矣,以吾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土楼云水谣古诗词,内容包括求《云水谣》全诗及其他优美的古代诗词,求《云水谣》全诗及其他优美的古代诗词,《云水谣》的原文是什么类似的古诗词还。云水谣: 举头望青云,云遥遥, 低头观海潮,水涛涛。 云遥遥,水涛涛, 云水难相交。 青云把水瞧,海潮把云招, 青云把水迢,海水把云招。
-
严羽《送戴式之归天台歌》 吾闻天台华顶连石桥,石桥巉绝横烟霄。 ② 下有沧溟万折之波涛,上有赤城千丈之霞标。 ③ 峰悬蹬断杳莫测,中有石屏古仙客。 吟窥混沌愁天公,醉饮扶桑泣龙伯。 适来何事游人间?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