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评析】
古代格言。出自 庄子。原文是: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 随无涯,殆已! 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 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庄子的思想是有些消极的,他认为人的生命有限, 而知识无限,因此没有必要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知”,确切来 说就是指一个人对生命、环境的认识。老子不是说过: “道,可道,非常道,” 而庄子的著作中有很多是对老子的补充,所以 “知”也可以理解为对天地间大 道的感悟。
但是现在的人往往只看到前两句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就认为庄子 的意思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我们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 限的知识中去,这是一种正确的思想,活到老学到老嘛。但是这的确错误地理 解了庄子的本意。
【作者、原著简介】
庄子 (约前369年—前286年),汉族。名周,字子休 (一说子沐),战国 时代宋国蒙 (今安徽省蒙城县,另一说河南省商丘市)人。著名思想家、哲学 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 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 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 “老庄”,他们的哲学为 “老庄 哲学”。
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他认为 “道” 是 “先天生地” 的,从“道未始有封” (即 “道” 是无界限差别的)。主张 “无为”,放弃生活中的一切争斗。又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因此他否定知 识,否定一切事物的本质区别,极力否定现实,幻想一种 “天地与我并生,万 物与我为一” 的主观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自得,倒向了相对主义和宿命 论。
庄子的文章,想像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 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庄周 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著有 庄子,亦称 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汉书 艺文志著录 庄子五十二篇,但留下来的只有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 一般认为是庄子著作; 外篇、杂篇可能掺杂有他的门人和后来道家的作品。
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名篇有 逍遥游 齐物论 养生主,养生主中的 庖丁解牛尤为后世传诵。
-
《古风》(其四十六) 【作者】:李白【年代】:唐 一百四十年,国容何赫然。 隐隐五凤楼,峨峨横三川。 王侯象星月,宾客如云烟。 斗鸡金宫里,蹴鞠瑶台边。 举动摇
-
题解 这是一首描写长安城里元宵之夜景象的诗。据刘肃《大唐新语》载:“神龙之际,京城正月望日盛饰灯影之会。金吾驰禁,特许夜行。贵族戚属及下隶工贾,无不夜游。车马骈阗,人不得顾。王主之家,马上作乐,以相夸
-
李白的交道是很广泛的,王公、官僚、隐士、平民,无所不有;李白的交际手段也是很高明的,往往短时间接触就可以深交,比如和汪伦等的交往。从此诗也可以感觉李白交际的技巧和深情。读者面对“还惜诗酒别,深为江海言。明朝广陵道,独忆此倾樽”这样的诗句
-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出处】唐李白《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意思】没有几天我们就要一醉而别了,所以我们在一起几乎游遍了这一带所有的名胜古迹,楼阁亭台。什么时候这
-
名言: 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 注释: 考绩: 考定功绩。黜(chu): 废。陟(zhi): 升。幽: 暗, 指不贤, 与明相对。 句意: 三年考定功绩, 经过三次考核, 废黜不贤的官, 升任明哲
-
《兰亭诗》传世有三种: 陆柬之所书有墨迹、碑拓各一; 另柳公权书绿绢墨迹卷一。陆柬之书墨迹卷,首行题“五言兰亭诗,陆柬之书。”全卷27行。有李日华等人题记。此帖真迹于明代尚存,曾刻于董其昌之《戏鸿堂帖
-
仙侠奇女子一、综述说到古风音乐,人们想到的往往是周杰伦、许嵩等人。殊不知,无论是周杰伦的《青花瓷》《烟花易冷》,还是许嵩的《千百度
-
1、自从别欢后,叹声不绝响。黄檗向春生,苦心随日长。 2、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3、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丛中懒回顾,半缘修
-
暮节看已谢,兹晨愈可惜。风澹意伤春,池寒花敛夕。对酒始依依,怀人还的的。谁当曲水行,相思寻旧迹。
-
这首诗写除夕之夜,主客潦倒略同,同病相怜,于是一人吟诗,一人踏歌起舞,以互慰寂寞、穷愁,表现了两人相濡以沫的深厚友谊,写得情真意切,凄婉动人。 诗一开头,便直言不讳地和盘端出诗人的牢骚和不平:“岁晚身何托?灯前客未空。”明亮的油灯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