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观潮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观潮赏析》

钱塘江资料  钱塘江(又称浙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全长四百多公里,流经杭州,在杭州湾入海,由于江口呈喇叭状,海潮倒灌,便形成了钱塘潮这一自然奇观,被前人称为“壮观天下无”。钱塘观潮也成为古今盛事,天下奇观。

主题分析  本文只有两百余字,却写出了钱塘江潮的雄伟壮观景象、水军演习的宏大场面和吴中健儿高超的弄潮技巧。即写风景,又写民俗,使读者叹为观止!  本文作者以十分精练,简洁的语言,写出了钱塘江潮的雄伟景象、水军演习的宏大场面、吴中健儿高超的游泳技术和观潮的盛况,本文作者写此文时已是南宋灭亡,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

分段赏析  第1段写海潮之雄。开篇就是一句“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先声夺人。接着交代海潮最盛的时间,然后对潮水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进行正面描绘,由远及近地写出了海潮的雄奇壮观。描绘又以比喻、夸张的手法出之,简短的“如银线”“玉城雪岭”“如雷霆”“吞天沃日”几句,把海潮从远方奔涌到眼前的形状、颜色、声势都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最后用杨万里的诗句对上文进行形象概括,呼应了首句。  第2段写演军之威。开头仍是一句总述,说明每年京尹都要在海潮最盛的时候教练水军。然后描写了水军演习的精彩场面:参加演习的船只众多,演习中阵势变化多样,水兵作战技艺娴熟,演习中战斗激烈,声势浩大,演习结束后撤退迅速。短短一段文字,却生动描绘了一场复杂的演习活动,而结在“烟消波静”的静景上,不仅是一种动静相衬的写法,也为下文别开生面的另一场水上表演作了铺垫。  第3段写弄潮之勇。这时潮水已经来到,众多的吴中健儿在惊涛骇浪中作精彩表演,同时也从侧面写出了潮的雄伟壮观。  第4段写观潮之盛。观潮人群如此密集,说明江潮和水上表演是多么具有吸引力,所以写观潮之盛,是为了从侧面衬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之精彩。  本文是一篇在艺术上很有特点的写景记事佳作。  首先,本文结构得当,语言精练。钱塘潮雄伟壮观,水上表演头绪纷繁,场面众多,观潮者人数众多,但在这篇短文中,作者却写得井然有序,主次分明。这一方面是由于作者结构精巧,以海潮为线索,写景记事相融合,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另一方面也由于作者惜墨如金,用语十分精练的结果。其次,本文描写十分生动。不仅用了比喻、夸张等描写手法,而且即便是简洁的白描,也十分形象生动。

写作特点  1.结构得当,语言精练。  写景与记事相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使本文的描写井然有序,主次分明。而且作者惜墨如金,用语十分简练。  2.描写生动。  本文运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白描部分,语言也十分简洁生动。  3.渲染和烘托手法的运用。  如:“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是渲染钱塘江大潮的“伟观”,增强了艺术效果。烘托又称“衬托”“相衬”,江干上下“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是烘托观潮人极多和观潮盛况。

补充注释  潘阆宋人,生年不详,卒于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字逍遥,大名(今属河北省)人。曾在洛阳卖药,北宋太宗至道元年(995年),以能诗受荐举。自制忆余杭多首,一时盛传,曾得苏东坡的欣赏,把它写在玉屏风上,石曼卿还使人照词意作过画。  万面鼓声中江潮来时,潮声像万面金鼓,一时齐发,声势震人。  弄潮儿指钱塘江畔观潮时踏潮献技的人,他们都年轻力壮,善于泅水或指朝夕与潮水周旋的水手或在潮中戏水的少年人。喻有勇敢进取精神的人。

问题解答  作者在观潮这篇散文中,绘声绘色绘形地描写了这一壮美雄奇的景象。全文的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观潮”的?  ⑴潮来之状。作者由远到近写“潮来之状”,当它远远的从海口那儿涨起来时,仅仅像一条银白色的横线。后来,越涌越近,像玉雕的城墙,雪堆的山岭,潮头之高能吞天沃日。  ⑵演兵之威。  ⑶弄潮之技。  ⑷观潮之盛。

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描写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以及观潮的盛况,自然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使人受到美的陶冶赞美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挚感情。

猜你喜欢
  • 《曲江赏析》

    曲江的兴废,和唐王朝的盛衰密切相关。杜甫在《哀江头》中曾借曲江今昔抒写国家残破的伤痛。面对经历了另一场“天荒地变”──甘露之变后荒凉满目的曲江,李商隐心中自不免产生和杜甫类似的感慨。杜甫的《哀江头》,可能对他这首诗的构思有过启发,只是他

  • 刘禹锡《和浙西李大夫晚下北固山,喜径松成阴,怅然》全诗赏析

    一辞温室树,几见武昌柳。荀谢年何少,韦平望已久。种松夹石道,纡组临沙阜。目览帝王州,心存股肱守。叶动惊彩翰,波澄见赪首。晋宋齐梁都,千山万江口。烟散隋宫出,涛来海门吼。风俗太伯馀,衣冠永嘉后。江长天作

  • 蒲松龄《狼》注释与翻译

    课文导读 本文选自 《聊斋志异》 中 《狼三则》 的第二则。 写的是两只狼与一个屠户之间的一场较量, 狡诈的狼想吃掉屠户, 却最终双双毙命于屠户的刀下。 全文分两部分。 前一部分是叙事, 写屠户与狼相

  • 明清小说之《三言·崔待诏生死冤家》内容解读与赏析

    《崔待诏生死冤家》见于《警世通言》第8卷,题下原注:“宋人小说题作《碾玉观音》。”《碾玉观音》见于缪荃孙1915年影印的《京本通俗小说》,文字与《崔待诏生死冤家》大同小异。缪荃孙在《京本通俗小说》跋语

  •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风含翠筱娟娟静,雨裛红蕖冉冉香。”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风含翠筱娟娟静,雨裛红蕖冉冉香。 【出处】唐杜甫《 狂夫 》 【意思】万里桥西边就是我的破草房,没几个人来访,百花潭与我相伴,随遇而安,这就是沧浪。 和风轻轻拥

  • 《观书有感二首·[宋]朱熹》原文与赏析

    [宋]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昨夜江边春

  •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原文|赏析|鉴赏|解读|意境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 (7

  • 唐诗《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全文、译文、翻译和点评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2 。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3 。 【释】 1.华清宫:唐行宫名,在陕西省临潼县城南骊山上。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把温泉引入温泉宫,天宝六载(747)改

  • 范仲淹《和沈书记同访林处士》全诗鉴赏

    山中宰相下崖扃,静接游人笑傲行。碧嶂浅深骄晚翠,白云舒卷看春晴。烟潭共爱鱼方乐,樵爨谁欺雁不鸣。莫道隐君同德少,樽前长揖圣贤清。

  • 王维《书事》全诗赏析

    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作品赏析这是一首即事写景之作。题为“书事”,是诗人就眼前事物抒写自己顷刻间的感受。开头两句,写眼前景而传心中情。蒙蒙细雨刚刚停止,天色转为轻阴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