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掖梨花赏析》
此诗里用梨花的洁白形容诗人自己清廉的品德,用象征的手法表露了自己希望受到重视的心情。梨花的洁白人们素有所闻,梨花的清香在北方人也不陌生。左掖梨花,皇宫里的梨花,用来形容诗人,非常恰当。
此诗起句的重笔落在“冷艳”二字上,“冷”字写出了梨花的冰肌玉骨,透出了一股逼人的凛然之气。以“冷”修饰“艳”,则写出了梨花的洁白晶莹,明丽脱俗,也就自必胜过平凡的白雪了。这句中的“白雪”既是比喻,更是衬托,衬托出了梨花超凡脱俗的美质。承句稍稍变换了角度,从比较静观地观察,到物我更深一层地交融。微风过处,那若有若无的清新花气,蓦地飘进衣巾,仿佛花香亦有情。梨花这样的芬芳多情,因此作者要寄语春风,莫让梨花自开自落、悄无声息,请把它吹向皇宫的玉阶去。
中国古典诗歌受正统思想的影响,一般都难脱“言志”的窠臼,这首诗也不例外。首句看似写梨花的美质,实则暗寓自己过人的才华,高洁的品质。第二句与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诗意相通,写怀高才而渴望遇明君。接下来转以春风喻皇恩,作者认为自己品质高洁,正如冷艳欺雪的梨花。结句暗示自己不甘冷落,希望得到皇帝的赏识和提拔,以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丘为是一位善写山水田园作品的诗人。山水派诗人写景写物自然有山水画一样的韵味。这里写洁白的梨花,是用白雪来比较,用实物体现对象的特质,在古诗词里比较常见,这里也是这样的。雪花的洁白似乎无物可比,连梅花也比不上,可诗人认为梨花的白就超过了雪花。也许这是诗人的骄傲所致,但是梨花的清高与超然到底是一见阳光就会融化的雪花有所不及的。诗人或许这样想,因为梨花太纯洁,太洁白,所以给人冷漠的印象,但这正是它可贵的地方,如果它让人觉得孤高了,那么它散发的幽香应该能弥补吧。所以诗人希望君主能知道梨花的优点,其实也就是诗人自己的优点,从而能使诗人实现报效国家的理想。春风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是欣赏梨花的,用春风来比喻君主,也不是生僻的用法,使君主显得亲切了许多。
-
《水调歌头》·辛弃疾 严子文同傅安道和盟鸥韵,和以谢之 辛弃疾 寄我五字云,恰向酒边来。东风过尽归雁,不见客星回。闻道琐窗风月,更着诗翁杖屦,合作雪堂猜。岁旱莫留客,霖雨要渠来。短檠灯,长剑铗,欲生苔
-
小马哥:
-
妄识皆心累,浮生定死媒。谁言老龙吉,未免伯牛灾。故有求仙药,仍馀遁俗杯。山川秋树苦,窗户夜泉哀。尚忆青骡去,宁知白马来。汉臣修史记,莫蔽褚生才。
-
这首宫怨诗,构思独特,新辟蹊径。一般宫怨诗,主人公是一位孤凄的宫女。但这首诗却写两位宫女,足见失宠者并非一人。诗从写景开篇,以景衬情,以热衬冷。百花盛开的阳春,应是热闹非凡,然而宫门却寂寂锁闭。宫女赏春,本是欢欣乐事,然而久已失宠,感怀无限
-
江上孤峰蔽绿萝,县楼终日对嵯峨。丛林已废姜祠在,事迹难寻楚语讹。空余一派寒岩侧,澄碧泓渟涵玉色。野僧岂解惜清泉,蛮俗那知为胜迹。西陵老令好寻幽,时共登临向此游。欹危一迳穿林樾,盘石苍苔留客歇。山深云日
-
【生卒】:1901—1968【介绍】: 意大利著名诗人、翻译家、意大利隐逸派*诗歌的重要作家,195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夸西莫多生于西西
-
炀帝雷塘土,迷藏有旧楼。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炀帝凿汴渠成,自造《水调》。]骏马宜闲出,千金好暗投。喧阗醉年少,半脱紫茸裘。秋风放萤苑,春草斗鸡台。金络擎雕去,鸾环拾翠来。蜀船红锦重,越橐水沉
-
翻找书架上的藏书,偶然发现一本精装的《饥饿海峡》,扉页上还有著者几近书法一般的中文签名,这是日本作家水上勉先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中
-
李贺·雁门太守行 原文、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 - 古代诗歌精选
李贺是唐代的一位较为独特的诗人,他的作品充满了豪放的诗意和奇特的想象力。他的诗歌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狂放不羁的情感而闻名。
其中一首名作《雁门太守行》描述了一个在远离尘嚣的地方看到了一群迁徙的候鸟的故事。以下是该诗的原文: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首诗的意境描绘了一幅远离尘嚣的景象。它展现了黄河远远地流
-
一塔尔钦的人都说杨云飞真是一个奇怪的人。他拥有一家客栈,名字叫做一十三。他不爱管理客栈,爱当背夫,冈仁波齐背夫,背着不超过30公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