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客难赏析》
答客难是东方朔晚年的作品。他从二十岁负才自荐 可以为天子大臣以来近四十年间,虽然 武帝既招英俊,程其器能,用之如不及。时方外事胡、越,内兴制度,国家多事,自公孙弘以下至司马迁皆奉使方外,或为郡国守相至公卿 ,而对他,却一直与对枚皋、郭舍人一样, 诙啁而已 , 终不见用.因此内心幽愤难以平衡,遂作此篇,发泄牢骚,自慰表志。
作品开始即虚构出一位 客 以不解之辞问难东方朔: 苏秦、张仪一当万乘之主,而都卿相之位,泽及后世。今子大夫修先王之术,慕圣人之义,讽诵诗、书百家之言,不可胜数,……自以智能海内无双,则可谓博闻辩智矣。然悉力尽忠以事圣帝,旷日持久,官不过侍郎,位不过执戟。意者尚有遗行邪·同胞之徒无所容居,其故何也· 愤懑不平之情已经沛然而出。继而再以 东方先生喟然长息,仰而应之 辩答,引出一大篇 发愤以表志,……渊岳其心,麟凤其采 (文心雕龙·杂文)的妙文。在这部分中,作者旁征博引,谈古论今,首先以 彼一时也,此一时也 的所谓 时异事异 ,表面上看似责怪 客不知权变而终惑于大道 ,颂扬当今之 圣帝流德,天下震慑,诸侯宾服,连四海之外以为带,安于覆盂,动犹运之掌,贤不肖何以异哉· 实际上则是在机巧地反话正说,极辛辣地讽刺汉武帝刚愎昏暗、贤愚不分,甚至还不如战国诸侯明白 得士者强,失士者亡 的用人之道。尤其是当他嘲弄了 遵天之道,顺地之理,物无不得其所 的所谓盛世之后,顺势揭露封建帝王唯我独尊,凭个人好恶,对人才 尊之则为将,卑之则为虏;抗之则在青云之上,抑之则在深泉之下;用之则为虎,不用则为鼠 ,致使才士 虽欲尽节效情,安知前后· 其感情的激越、笔锋的犀利、针砭的深刻,都给人留下极深的印象。至于后面对自己的困境,表示要以 务修身 ,完善道德来求得解脱,自慰之中,又流溢出封建专制制度之下多数正直的知识分子内心的无奈与悲哀。
答客难在艺术上成就也是很突出的。它承继被称为宋玉的对楚王问,又有重要发展创新。就汉代赋体文学而言,它既不同于以司马相如子虚赋为代表的对统治者表示规谏的散体赋,也不同于正面抒发遭世不遇的骚体赋,而是以散文笔法通过反话正说、对比映照,在似是而非之中进行耐人寻味的发泄与嘲讽,名为 客难 己,实则为独出心裁地 难 皇帝。和贾谊吊屈原赋以来的骚体士不遇赋相比,前者沉郁悲慨,后者则辛辣尖刻,从而更加丰富了汉赋的艺术表现力,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以至于扬雄、班固、张衡、蔡邕, 迭相祖述 ;解嘲、答宾戏、应间、释诲,应运而出,蔚为大观。
答客难以主客问答形式,说生在汉武帝大一统时代,“贤不肖”没有什么区别,虽有才能也无从施展,“用之则为虎,不用则为鼠”,揭露了统治者对人才随意抑扬,并为自己鸣不平。此文语言疏朗,议论酣畅,刘勰称其“托古慰志,疏而有辨”(文心雕龙·杂文)。扬雄的解嘲、班固的答宾戏、张衡的应间等,都是模仿它的作品。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原文注释及赏析原文、鉴赏和解析 - 中学古诗文鉴赏
杜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作通常表现了他对社会不公和人民苦难的关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他的一首诗作,通过描写一个被战乱摧毁的茅屋,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动荡和人民流离失所的深深忧虑。
诗的开头,杜甫用“茅屋”来象征贫苦和困境,同时“为秋风所破”也暗示着茅屋被战乱摧毁的凄凉景象。
茅屋中的孩子流离失所,茅屋主人生活艰难。杜甫描绘了茅屋四周充满荒芜,没有人
-
【4884】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樊锦诗口述,顾春芳撰写,译林出版社,30 75印张,2019年10月第1版,68元)△13章:①人生的不确定性
-
能自得师者王,谓人莫己若者亡;好问则裕,自用则
-
【4497】创造力:心流与创新心理学(〔美〕希斯赞特米哈伊著,黄珏苹译,浙江人民出版社,34 8万字,2015年1月第1版,62 9元)第1章:搭设
-
嗟龙之智谁可拘,出入变化何须臾。坛平树古潭水黑,沉沉影响疑有无。四山云雾忽昼合,瞥起直上拏空虚。龟鱼带去半空落,雷輷电走先後驱。倾崖倒涧聊一戏,顷刻万物皆涵濡。青天却扫万里静,但见绿野如云敷。明朝老农
-
后现代舞的基本创作观念和方法之一。创始人是美国现代舞大师梅塞·坎宁安,其核心性的“非确定性”思想和“投掷硬币”的方法来源于中国古代哲学经典《易经》以“变”为本的宇宙观和“摇签落地”的方法论,时间从19
-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却秦振英声。後世仰末照。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
香麹亲看造,芳丛手自栽。迎春报酒熟,垂老看花开。红蜡半含萼,绿油新酦醅。玲珑五六树,潋滟两三杯。恐有狂风起,愁无好客来。独酣还独语,待取月明回。
-
香界泯群有,浮图岂诸相。登临骇孤高,披拂欣大壮。言是羽翼生,迥出虚空上。顿疑身世别,乃觉形神王。宫阙皆户前,山河尽檐向。秋风昨夜至,秦塞多清旷。千里何苍苍,五陵郁相望。盛时惭阮步,末宦知周防。输效独无
-
【提示】 汉武帝刘彻(前156—前87),原名彘(zhi治),是景帝刘启的第九个儿子,高帝刘邦的曾孙,是西汉强盛时期一位有雄才大略,又建立了文治武功的皇帝。他在位期间,在内外政策上有许多新的变革。如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