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五首 一赏析》
此诗是大历二年(767)重九日杜甫在夔州登高之作。诗人联系两年来客寓夔州的现实,抒写自己九月九日重阳登高的感慨,思想境界和艺术造诣,都远在一般登高篇什之上。
首联表现了诗人浓烈的生活情趣。诗人在客中,重阳到来,一时兴致勃发,抱病登台,独酌杯酒,欣赏九秋佳色。诗人酷好饮酒、热爱生活的情态,便在诗行中活现。
颔联诗笔顿转。重九饮酒赏菊,本是古代高士的传统,可是诗人因病戒酒,虽“抱病”登台,却“无分”饮酒,遂也无心赏菊。于是诗人向菊花发号施令起来:“菊花从此不须开”!这一带着较强烈主观情绪的诗句,妙趣神来,好象有些任性,恰好证明诗人既喜饮酒,又爱赏菊。而诗人的任性使气,显然是他艰难困苦的生活遭遇使然。这一联,杜甫巧妙地使用借对(亦即沈德潜所谓“真假对”),借“竹叶青”酒的“竹叶”二字与“菊花”相对,“萧散不为绳墨所窘”(诗人玉屑),被称为杜律的创格。菊花虽是实景,“竹叶”却非真物,然而由于字面工整贴切,特别显得新鲜别致,全联遂成为历来传诵的名句。
颈联进一步写诗人瞩目遐思,因景伤情,牵动了万千愁绪。诗人独身飘泊异地,日落时分听到一声声黑猿的啼哭,不免泪下沾裳。霜天秋晚,白雁南来,更容易触发诗人思亲怀乡的感情。诗中用他乡和故园的物候作对照,很自然地透露了诗人内心的隐秘:原来他对酒停杯,对花辍赏,并不只是由于病肺,更是因为乡愁撩人啊!
尾联以佳节思亲作结,遥怜弟妹,寄托漂零寥落之感。上句由雁来想起了弟妹音信茫然;下句哀叹自己身遭战乱,衰老多病。诗人一边诅咒“干戈”象逼命似的接连发生,一边惋惜岁月不停地催人走向死亡,对造成生活悲剧的根源──“干戈”,发泄出更多的不满情绪。这正是诗人伤时忧国的思想感情的直接流露。
此诗由因病戒酒,对花发慨,黑猿哀啼,白雁南来,引出思念故乡,忆想弟妹的情怀,进而表现遭逢战乱,衰老催人的感伤。结尾将诗的主题升华:诗人登高,不仅仅是思亲,更多的是伤时,正所谓“杜陵有句皆忧国”。此诗全篇皆对,语言自然流转,苍劲有力,既有气势,更见性情。句句讲诗律却不着痕迹,很象在写散文;直接发议论而结合形象,毫不感到枯燥。写景、叙事又能与诗人的忧思关合很紧。笔端蓄聚感情,主人公呼之欲出,颇能显示出杜甫夔州时期七律诗的悲壮风格。
-
【3101】全面从严治党十讲(编写组编著,人民出版社,18万字,2016年11月第1版,32元)△全书共分十讲: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
-
丁亥岁云暮。西山事甲兵。赢粮匝邛道。荷戟争羌城。严冬阴风劲。穷岫泄云生。昏噎无昼夜。羽檄复相惊。拳局竞万仞。崩危走九冥。籍籍峰壑里。哀哀冰雪行。圣人御宇宙。闻道泰阶平。肉食谋何失。藜藿缅纵横。 作品赏
-
【3337】老一辈革命家论党的建设(第一卷)(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党建研究局编,党建读物出版社,组工书架之一,2017年7月。2001年7月)△本
-
捕蝗之术世所非,欲究此语兴於谁。或云丰凶岁有数,天孽未可人力支。或言蝗多不易捕,驱民入野践其畦。因之奸吏恣贪扰,户到头歛无一遗。蝗灾食苗民自苦,吏虐民苗皆被之。吾嗟此语祗知一,不究其本论其皮。驱虽不尽
-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睡觉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
春如旧,人空瘦陆游是南宋著名诗人,与范成大、杨万里、尤袤并称“四大家”;他写的词也很优美动人,尤以《钗头凤·红酥手》最为世人传诵,
-
屯第三 【题解】 屯卦的卦画结构是下面一个三爻的震卦,上面一个坎卦。坎为水,震为雷,故传统称作震下坎上,水雷屯。《序卦》说
-
《死者》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英国小说家乔伊斯(1882—1941)的短篇小说。小说描写教师加布里埃尔夫妇参加姨妈朱莉娅和凯特家举办的圣诞舞会与晚宴的情形。在宾客纷至沓来的晚会上,加布里埃尔是当然的中心人
-
“阑珊火树鱼龙舞”,首句便道出上元节夜里的繁华景象,上元亦是元宵节,元宵佳节,家人团聚,上街观灯赏花,好不热闹。纳兰此处写的火树鱼龙舞,正是当时社会上,元宵节的热闹场景。而后一句写道: “望中宝钗楼远。”所谓“宝钗楼”是指歌楼酒肆,这首
-
对于农人与兵士,怀了不可言说的温爱,这点感情在我一切作品中随处都可以看出。我从不隐讳这点感情。我生长于作品中所写到的那类小乡城,我的祖父、父亲以及兄弟,全列身军籍;死去的莫不在职务上死去, 不死的也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