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夜郎题葵叶赏析》
这是一首五绝形式的咏物寓慨诗。前面两句,以对比出之:“惭君”写葵,“叹我”自谓,寓意相辅相成。作者为自己当时无力雪冤自保、终至被迫流放夜郎的艰险处境发出无可奈何的低吟。对葵叶的理解,有两种说法。一说是葵菜,一说是向日葵,两说都通。根据杜预注左传,以为葵指向日葵,“倾叶向日,以蔽其根”,此诗由“卫足”联想到“白日”,当时受到杜注影响。向日葵的叶子始终护卫着它的根,李白由此产生惭愧的心理,从而叹息自己却移根走他乡为异客。
后面两句,则是表明作者的希望。李白期待着白日能够分一点光来照耀他,使他能够返回故乡守护故园。李白由“葵”联想到“日”,盼望朝廷赦免他,这与上崔相百忧章“覆盆傥举,应照寒灰”两句寓意正同。只是在上崔相百忧章里,作者在希望得到昭雪的同时,多少还表达了愿为朝廷效力的心意;而流夜郎题葵叶的最后两句,只是希望归隐故园,了此残生,情绪更加低沉了。不过后来他尽管遇赦了,一点点白日之光已经照到了他的身上,然而他仍然未能“还归守故园”。
李白“凡所著述,言多讽兴”(李阳冰草堂集序)。这一特点在此诗中表现很突出。由葵叶之“卫足”反衬自己之“移根”,愧叹自己的“无能”自解冤狱。又借“白日”的“分照”,比喻“皇恩浩荡”,盼望朝廷宽宥,放自己回故园和亲人团聚。
此诗纯用寻常语,词意平易浅近,不像李白长篇歌行那样,表现出睥睨一切的浪漫主义情调。通过浅言淡语挥斥幽愤,透露出作者深沉的思想感情:对朝廷给予自己不公正待遇的控诉,对故乡、亲人的怀念,十分感人地传达出诗人南流夜郎途中的真实思想情绪。
-
在戎州登临胜景,未尝不歌渔父家风,以谢江山。门生请问: 先生家风如何?为拟金华道人作此章。 一波才动万波随,蓑笠一钩丝。金鳞正在深处,千尺也须垂。 吞又吐,信还疑,上钩迟。水寒江静,满目青山,载月明归
-
哭孟浩然故人不可见,汉水日东流。借问襄阳老,江山空蔡洲。题解玄宗开元二十九年(741),王维以殿中侍御史职知南选,途中路经襄阳。此
-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不采而佩,于兰何伤。今天之旋,其曷为然。我行四方,以日以年。雪霜贸贸,荠麦之茂。子如不伤,我不尔觏。荠麦之茂,荠麦之有。君子之伤,君子之守。
-
名言: 明主使其群臣, 不游意于法之外, 不为惠于法之内。 注释: 使; 使用, 使唤。游意: 随心所欲。 句意: 英明的君主使唤他的群臣, 不在法律之外随心所欲地指使他们,也并不因为他们做好了法律规
-
自古天下事,及时难必成。为谋於未然,聪者或莫听。患至而後图,智者有不能。未远前日悔,可为来者铭。熙熙彼西人,老死织与耕。狂羝一朝叛,烽火四面惊。用兵五六年,首恶竟逃刑。仰赖天子圣,乾坤量包并。苗顽不率
-
爹左肩扛着锄头,右手拿着镰刀,沙沙地蹚着荒草,向黄河口深处走去——这是爹定格在我脑海里的形象。娘常叨叨爹,说他太老实,头脑不灵活,
-
[题目] 下面对《望天门山》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望天门山 李 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A.一、二句通过江水的浩大声势和江流的回旋激荡,侧重写
-
兰若山高处,烟霞嶂几重。冻泉依细石,晴雪落长松。问法看诗忘,观身向酒慵。未能割妻子,卜宅近前峰。
-
忠之忍第十八忠之忍第十八 事君尽忠,人臣大节;苟利社稷,死生不夺。杲卿之骂禄山,痛不知于断舌;张巡之守睢阳,烹不怜于爱妾。 养
-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杜甫的诗句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这是杜甫的《登高》中的两句诗。这首诗描绘了杜甫站在高山崖上,看到天空中飞翔的一只孤独的沙鸥,给人一种悲壮的感觉。上一句没有提到,下一句是:“山川相逢出太虚。”意思是诗人看到山川相交融合,给人以一种超越现实世界的感觉。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中的壮丽与广阔的感叹,同时也折射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追求自由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