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赏析》
诗题为“海上”,诗人即从秦始皇遣使入海求仙下笔。
“石桥东望海连天”描绘的是在石桥东望看到的是大海苍茫,海天一线的景色。开头二字便点出“石桥”。诗的首句并非单纯写景,而是景中有人——秦始皇。秦始皇站在石桥上东望大海,希望徐福能早日找到长生不老药返回。然而,展现在他眼前的,只有一望无际的大海,再不见其它。
“徐福空来不得仙”紧承上句,直写求仙的虚妄无稽。秦始皇劳民伤财到头一场空,徐福也未能寻到神山仙人,从此一去不复返。这一句看似平铺直述,实则讽刺意味加深。诗人说徐福不得仙而不直说始皇不得仙,就比较含蓄有味。妙的是不说“徐福空去”,而说“徐福空来”。徐福本来就是一个靠制造神仙妄说混日子的方士,他是为迎合始皇迷信长生才编造出海上有仙山的神话的。秦始皇竟然信以为真。所以说“空来”,就已包含了“空去”。对于徐福来说,入海求仙本来就是一个骗局,而始皇自始至终充当了一个受骗上当的角色。“空来”二字,把求仙的虚妄、始皇的愚昧可笑都暗示出来了。
“直遣麻姑与搔背,可能留命待桑田。”推进一层,以“直遣”对“可能”,将讥讽之意寓于其中,认为即使遇到仙人,也无法实现长生之想。“麻姑与搔背”,用蔡经遇麻姑的传说故事讽刺其徒劳而返。“可能留命待桑田”用反问口吻,更尖刻地讽刺求仙的虚妄,寓慨深长。
这首诗的构思和写法颇具特色。全文由两个典故组成。前一个是真实的历史故事,后一个是神话传说,二者本来并不关联。诗人却巧妙地将它们结合起来,先以实事证明求仙之虚妄;再以神话讽刺求仙的无益。前一个典故揭示神仙不可求,后一个典故翻进一层,说明即使遇见仙人也不能免于一死。层层递进,使这两个典故上下紧密勾连,讽刺的意蕴表达得很尖锐也很着实。
-
宛丘先生长如丘,宛丘学舍小如舟。常时低头诵经史,忽然欠伸屋打头。斜风吹帷雨注面,先生不愧旁人羞。任従饱死笑方朔,肯为雨立求秦优。眼前勃谿何足道,处置六凿须天游。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劝农冠盖
-
【名句】人间巧艺夺天工,炼药燃灯清昼同 语出元代赵孟頫《赠放烟火者》诗。人间工匠的高超技艺巧夺天工,炼制的药做成烟火燃放,使黑夜亮同白昼。两句诗称赞匠人的技艺达到巧夺天工的程度。
-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1〕。深山大泽,龙蛇为得性之场〔2〕;广汉巨川,珠贝是有殊之地〔3
-
典源出处 《新唐书 李密传》: (李密) 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以蒲鞯乘牛,挂 《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越国公杨素适见于道,按辔蹑其后,曰:何书生勤如此?密识素,下拜。问所读,曰:项羽传。因与语,奇
-
古文·大龙湫记 李孝光大德七年(1),秋八月,
-
昨夜雨鸣渠,晓来风袭月。萧然欲秋意,溪水清可啜。环城三十里,处处皆佳绝。蒲莲浩如海,时见舟一叶。此间真避世,青蒻低白发。相逢欲相问,已逐惊鸥没。清风定何物,可爱不可名。所至如君子,草木有嘉声。我行本无
-
雨轻轻地贴在脸上,顺着脸颊滑下,不紧不慢的密布,走了不远白衬衫便紧紧贴在胸膛,冒着体内蒸发出的热气还有发丝上残留的洗发水香味。好些人在客栈中看我行走,下文是小编整理的情感美文欣赏,欢迎阅读参考! 情感的美文欣赏 篇1 你有一种习惯:喜欢在无趣时走路,走很长很长的路。一个人,默默地,不说话。你常常幻想一种意境:你走在一条路上,路的两边长满高高大大的树,什么树无所谓。这条路延伸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就一直走,一直走,走到永恒。 你有一点
-
仙掌分明引马头,西看一点是关楼。五月也须应到舍,知君不肯更淹留。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相关电视节目,内容包括赏读古诗词的电视节目,求推荐有关古诗词赏析的电视节目,老的或新的都可以,谢谢,有关节目的古诗词3首以上。河北卫视《中国好诗词》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简介:《中华好诗词》是一档由河北电视台发展研究部自主研发的文化类大型季播节目。节目以大力
-
济源山水好,老尹知之久。常日听人言,今秋入吾手。孔山刀剑立,沁水龙蛇走。危磴上悬泉,澄湾转坊口。虚明见深底,净绿无纤垢。仙棹浪悠扬,尘缨风抖擞。岩寒松柏短,石古莓苔厚。锦坐缨高低,翠屏张左右。虽无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