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曲赏析》
计时的漏壶在静夜里响起“丁丁”的滴水声,一滴滴、一声声,仿佛都敲打在她心坎上。她听着,数着,心里着急地在想:“夜怎么这么长啊!”她百无聊赖地把目光投向天空,天幕上无边无际的轻云在缓慢地移动,月亮时而被遮住,时而又露了出来。思妇在失眠时的所见所闻,无不引动并加重着她的凄清孤寂的感情,并且写出了秋夜十分漫长、寂静、清冷的特点。
在失眠的长夜里,暗处的秋虫通宵都在鸣叫着。听着听着,她突然想到该是给丈夫准备寒衣的时候了。诗歌三四两句琅琅上口,照应了诗题,暗示秋虫鸣叫时间之长,暗示了思妇(作者)对征人的关切和思念。第三句中的“通夕”二字明是写秋虫的鸣叫的时间之长,实际是暗示思妇通宵达旦未能成眠。“逼”字用得神妙,既“逼”出秋虫的叫声,衬出思妇难耐的寂寞,又“逼”得思妇转而想到丈夫没有寒衣,自然地引出了抒情的末一句。第四句“征衣未寄莫飞霜”是思妇内心的独白。她既是在向老天爷求告,又是在径直命令上天。无论是求告还是命令,都可以从这天真的出语中窥见她对丈夫的无限深情。
这首诗采用了画龙点睛的写法。前三句虽然是以情取景,但若没有末一句的点题,读者既无法领会景中之情,也不可能知道全诗主要抒写什么感情,诗中的主人公又是谁。最后一句响起思妇情浓意深的一片心声,才揭开了全诗的主旨:原来诗人在秋夜曲中所要弹奏的,不是别的,而是思妇心上的那根悠思绵绵的情弦。
-
登总持阁岑参高阁逼诸天,登临近日边。晴开万井树,愁看五陵烟。槛外低秦岭,窗中小渭川。早知清净理,常愿奉金仙。岑参,本卷前篇已介绍
-
上古之世 ② ,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③ 。有圣人作 ④ ,构木为巢以避群害 ⑤ ,而民悦之,使王天下 ⑥ ,号之曰有巢氏 ⑦ 。民食果蓏蚌蛤 ⑧ ,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
-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白居易的诗句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离开离开原野上的草, 一年一次枯萎与复苏。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野火燃烧不能完全熄灭,春风吹又重新生长。
上一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下一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首诗描绘了大自然中植物的生长和枯萎的循环过程,以及生命的顽强和再生的力量。
【诗句】离离原上草, -
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莫收。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阳宿草八回秋。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阿卫韩郎相次去,夜台茫昧得知不?[阿卫,微之小男。韩郎,微之爱婿。] 作品赏析宿草:一作草树。
-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 〔2〕 ,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 〔3〕 ,北有胡貉、代马之用 〔4〕 ,南有巫山、黔中之限 〔5〕 ,东有崤、函之固 〔6〕 。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
-
楚泽雪初霁,楚城春欲归。清淮变寒色,远树含清晖。原野已多思,风霜潜减威。与君同旅雁,北向刷毛衣。
-
广陌并游骑,公堂接华襟。方欢遽见别,永日独沉吟。阶暝流暗驶,气疏露已侵。层城湛深夜,片月生幽林。往款良未遂,来觌旷无音。恒当清觞宴,思子玉山岑。耿耿何以写,密言空委心。
-
天地开辟,日月重光。 遭遇际会,毕力遐方 ② 。 将扫群秽,还过故乡。 肃清万里,总齐入荒 ③ 。 告成归老,待罪舞阳 ④ 。 [注释] ①《燕饮歌》:三国魏明帝景初二年(238),割剧辽东的公孙洲叛
-
《时时温习,觉滋味深长,自有新得.》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勤学类名言赏析《时时温习,觉滋味深长,自有新得。》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有蓬莱的古诗词,内容包括与“蓬莱”有关的诗句,有关蓬莱的诗句,与“蓬莱”有关的诗句都。问蓬莱何处,风月依然,万里江清。宋代·张炎《忆旧游·登蓬莱阁》2、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唐代·白居易《长恨歌》3、蓬莱院闭天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