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瓦赏析》
这是一首通篇写景的七绝。乍看起来,是一首绝妙的春日即景小诗。作者笔下绚丽的暮春景色,犹如一幅色彩斑斓、富有生趣的图画。近景,富丽堂皇的碧瓦楼前垂挂着锦绣的帷幕;远景,浓墨重彩的朱栏桥外,横斜着一泓清溪。在这无风无雨、气朗天清的春日里,桥下,绿水淙淙;空中,柳絮飞舞;地上,梨花铺雪。整个画面层次分明,有动有静,有声有色;花香水气仿佛从画中溢出,给人以身历其境之感。读者可以从诗人描绘的优美图画中,享受到赏心悦目的自然之美。
这首诗难道仅仅是描写自然风光。从“碧瓦”这个别开生面的题目,我们可以窥视到作者的深意和奥妙。雕梁画栋的琉璃瓦楼房,不是富丽豪华的苑囿,就是王侯将相的宅邸。再联系诗中的绣幕、赤栏桥和附近大片的柳林梨园,南宋小朝廷偏安半壁河山,在西湖歌舞升平,恰似燕雀筑巢于幕上,不知祸之将至。这首诗描写的焦点。诗以“碧瓦”为题,意在导引读者由此去寻求题旨。
首句“碧瓦楼”外观华丽、美轮美奂,却不知道楼里的人在做什么,被绣幕遮住了,人们看不见。诗人之所以不描摹幕后的情景,用心就在于让读者去想象:偏安一隅的王朝显贵,上至天子、下至宠臣,此刻都沉醉在一片笙歌酒色之中,中原的万里疆土,换来了他们的碧瓦楼。绣幕遮住的里面,肯定是一幅醉生梦死的寻欢作乐图。朝廷如此腐败,国事也不值得一问。
诗的下联看似风花雪月的景语,实为感情至深的情语。现在是无风无雨、气朗天清、柳絮飞天、梨花铺地,但若一番风雨后,匆匆春归去,又是一种什么情景呢。借辛弃疾永遇乐词“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是不能长久的。诗人这里描绘的是一幅坠绿残红、飞絮飘雪、落花流水之景,以此暗喻南宋小朝廷偏安局面的岌岌可危,意境与辛词相似,但笔调却更为凄婉。
这首诗画外有音,意寓言外。读者如深一层去体会,便能领悟到言此意彼的艺术魅力。
-
作者: 王瑞明 《大唐创业起居注》,记述李渊创建唐王
-
【名句】乐天长短三千首,却爱韦郎五字诗。 乐天: 唐诗人白居易的字。韦郎: 唐诗人韦应物。句意:白居易写了长诗短诗三千余首,却很喜欢韦应物的五言诗。 宋苏轼《和孔周翰二绝·观静观堂效韦苏州诗》: “弱
-
秦观这是又一种回文诗,从圆环的右上角读起,每句重迭前句三至四字,形成一首七绝: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
-
作者: 马瑞瑜 【作家简介】陶菲格·尤素福·阿瓦德
-
野寺经三宿,都城复一还。家仍念婚嫁,身尚系官班。萧洒秋临水,沉吟晚下山。长闲犹未得,逐日且偷闲。
-
此诗虽为游览诗,却写出了作者的真实思想与感情,揭示出遁世与匡时的心理矛盾。此诗在写景状物上更显示了自身的特点。
-
王驾 鹅湖山下稻梁肥,豚栅鸡埘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社日,即古时农民为了祈愿和庆祝丰收,在春秋时节分别举行的两个祭祀土神的日子。这一天,他们往往集会竞技,进行各种娱乐表演,并杀鸡
-
落日登临处,悠然意不穷。佛因初地识,人觉四天空。来雁清霜后,孤帆远树中。裴回伤寓目,萧索对寒风。
-
(解题) 本篇以 “在宥”为名,所取虽是篇首的第二三字,亦当看作是篇首的两字。这个篇名是与篇旨相符的,它就在讲 “在宥天下”。 主旨如其所自解,“在之也者,恐天下之淫其性也;宥之也者,恐天下之迁其德也
-
作者: 郭璞 【原文】:咨(zī)五才之并用,实水德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