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炎精中否赏析》
上片感叹广大的中原大地,没有御寇的统帅,也没有坚强能战的军队作保卫国家的长城,致使胡马的铁蹄三次入侵,直捣京阙,百姓奔走逃难,徽钦二帝被掳幽陷。表达了词中对国势衰颓及朝中人材平庸无能表示忧虑。“胡马长驱三犯阙,谁作长城坚壁”两句把不满直接指向尸位素餐的文武百官,也企盼出现一位挽狂澜于既倒的“长城坚壁”。“草庐三顾,岂无高卧贤杰”两句,则委婉地劝诫朝廷要像刘备三顾茅庐延请诸葛亮出山一样,延揽人材,中兴宋室天下。当时许多词人都抒发过对入侵者的强烈愤怒,但到此时,由于投降派的得逞,致使抗战受到阻挠,那愤怒的忧国之音,无可奈何地降低了音调,从愤于外患而转向愤于内患。
下片“天意眷我中兴,吾皇神武,踵曾孙周发。河海封疆俱效顺,狂虏何劳灰灭?”五句对敌我双方的实力条件作了详尽的分析,指出新皇帝上应天时,下顺民心,又占尽地利,打败狂傲的敌人大局已定。“翠羽南巡,叩阁无路,徒有冲冠发”三句是一大转折,“翠羽南巡”四个字似褒实贬,对高宗置大局于不顾,闻风丧胆渡江南逃,贻误了中兴的大好时机表示深切的痛惜和强烈的不满、后两句则是在宣泄自己空怀一腔热血报国无门,“叩阍无路”的无不奈何的悲衰。结尾两句“孤忠耿耿,剑锥冷浸秋月”似乎是在表明词人杀敌报国之心不泯,随时准备挥剑上阵,杀退金虏,中兴大宋王朝的夙愿。
全词表现了词人对朝廷无人、恢复无期的无比愤慨和对国家的耿耿忠心。词人的感情“高”而不“亢”,“壮”而不“强”,“愤”而含“悲”,为祖国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充满了危机感和焦灼感,使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那被压抑的豪放,和深沉的悲凉。上片多用问句, “谁作长城坚壁?” “此恨何时雪?”淋漓尽致地宣泄心中的愤激之情。“岂无高卧贤杰”与下片“叩阍无路,徒有冲冠发”对应,写出“孤忠耿耿”、报国无门之痛。全词前后贯通,起伏跌宕,一气呵成。
-
客车名未灭,没世恨应长。斜月知何照,幽林判自芳。故人惊逝水,寒雀噪空墙。不是平生旧,遗踪要可伤。
-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论语·子张》,立志于先类名言句子
-
谩读图书三十车,年年为郡老天涯。一生不得文章力,百口空为饱暖家。绮季衣冠称鬓面,吴公政事副词华。还思谢病吟归去,同醉城东桃李花。
-
(节自 《魏其武安侯列传》) 灌将军夫者,颍阴人也 ① 。夫父张孟,尝为颍阴侯婴舍人,得幸,因进之,至二千石,故蒙灌氏姓为灌孟 ② 。吴、楚反时,颍阴侯灌何为将军,属太尉,请灌孟为校尉 ③ 。夫以千人
-
欧阳修 野岸溪几曲?松蹊穿翠阴! 不知芳渚远,但爱绿荷深。 据《居士外集》目录注,此诗写于宝元二年(1039)。 “百花洲在吴县城内西南,北自胥门,南抵盘门,水极深广”(《清统志》)。梅尧臣有歌唱之,
-
凡人读书,必须专心致至,不出户庭,如此痛下工夫三五年,便可立些根本。|什么意思|大意|
《凡人读书,必须专心致至,不出户庭,如此痛下工夫三五年,便可立些根本。》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遥传副丞相,昨日破西蕃。作气群山动,扬军大旆翻。奇兵邀转战,连孥绝归奔。泉喷诸戎血,风驱死虏魂。头飞攒万戟,面缚聚辕门。鬼哭黄埃暮,天愁白日昏。石城与岩险,铁骑皆云屯。长策一言决,高踪百代存。威棱慑沙
-
望蓟门祖咏①燕台一望客心惊②,箫鼓喧喧汉将营③。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④。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⑤。少小虽非投笔
-
云阔烟深树,江澄水浴秋。美人何处在?明月万山头。
-
指用酒精、福尔马林等化学药品浸制并保存动物或动物器官组织的技能。大多数动物都适宜做成浸制标本,对柔软多汁、不易干燥、或干燥后容易变形的动物更为适合。掌握这一技能,对动物学教学、动物的分类研究以及标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