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风露湿行云赏析》
辽阔中原的沦陷和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的历史巨变,如地裂天崩一般震荡着整个赵宋王朝。然而,面对惊人笳鼓、半壁江山,以宋高宗赵构和宰相秦桧为代表的大官僚地主贵族集团,依然流连于灯火楼台,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为了苟且偷安,他们不惜卖国求荣,俯首听命于金人;对内则煎迫百姓,构陷忠良。社会的急剧变化,也震撼了文坛,许多作家,目睹凄惨苍凉的景象,忧虑动荡危难的局面,为拯救国家,收复中原,献策献计,也写下了不少慷慨激昂之作。但是,“诸君尚守和戎策,志士虚捐少壮年”,最后,他们都只能洒下那“爱君忧国孤臣泪”而徒怀一颗“临水登山节士心”了。
张元干是南宋著名爱国词人,他这首卜算子写于他退居故里游览山水之时。
上片写景:清柔、高远。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沙水”,即沙溪,闽江上源之一。句意谓:独自摇荡着一叶小舟在静夜里归来,爽风夜露,行云舒卷;沙溪上,飘浮着淡淡的雾气,使小舟迷失了归路。一起句,作者就用“风”“露”“云”“水”“艇”几个字,淋漓地描绘出了一幅夜间泛舟归来清幽、静逸的画面,显然是环绕着归艇来“布景”的。接下来就引出艇上之人了:“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小艇既已迷失航路,人也好借此机会躺上一躺,于是,枕着小舟,抬眼望去,那深远的天宇上,银河横亘,月华明朗,北斗七星闪烁在静穆的苍山顶上。这一句所织成的意境与前句紧承,依然是悠然闲适,但却显出博大的气势。
下片抒情,深沉、壮烈。
宇宙的辽阔,星月的永恒,常会引出人们的千古思绪:“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句意谓:历史长河悠悠流转,唯有那茫茫苍天永存,在这个多灾多难的时代,人生境况是如此悲凉。到此句,着一“悲”字,则前面的“静”非“静”,“闲”也非“闲”了。此处作者思古抚今,大有唐代诗人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情怀。歇拍二句是:“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句意谓:心中沉闷极了,只说一醉方休罢了,不料醉中也挥舞起宝剑来;沙溪的潮水退下去了,深夜的秋江变得更加凄清寒冷。张元干在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中也有“谁伴我,醉中舞”之句,与此同一机杼。“起舞闻鸡”,据说晋代祖逖与刘琨共被同寝,中夜闻鸡而起床舞剑。这里作者借用典故,既回映上文思古之心,又抒写了自己壮志难酬的幽怨。全词就在这一腔愁苦难遣之情中使抒情达到高峰时戛然而止,但那韵外之味却袅袅绵延不绝。
这首词在形式上,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但上下片却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景色清丽寓幽怀独抱;意象阔大衬悲壮情怀。景为情设,情由景生,又一次展示了张元干“长于悲愤”的词风。
-
诗以凄苦之语描绘了曲江暮春景象以及诗人强作旷达之状,抒发了惜春、伤春之情和无尽的愁绪。
-
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举网惊呼得巨鱼,馋涎不易忍流酥。更烦赤脚长须老,来趁西风十幅蒲。
-
(宋)苏轼 伟哉造物真豪纵, 攫土抟沙为此弄①。 劈开翠峡走云雷, 截破奔流作潭洞②。 因随化人履巨迹③,得与仙兄蹑飞鞚④。 曳杖不知岩谷深, 穿云但觉衣裘重。 坐看惊鸟救霜叶⑤, 知有老蛟蟠石瓮。
-
《岳阳楼记》全文共有三百六十八个字,共分六段。 文章开头即切入正题,叙述事情的本末缘起。以“庆历四年春”点明时间起笔,格调庄重雅正;说滕子京为“谪守”,已暗喻对仕途沉浮的悲慨,为后文抒情设伏。下面仅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八个字,写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看淡朋友的古诗词,内容包括找一些关于看淡人世间一切的诗词,看淡一切的诗句,珍惜友情的古诗词。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出自唐代惠能的《菩提偈》译文:菩提原本就没有树, 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本来就是虚无没有
-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注释】 选自《论语·为政》第四章。 立:自立。指确立人生目标。 不惑:没有疑惑,指已经掌握了知识。 天命:指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耳顺:指从别人的话中能分辨出好坏、是非、真假。郑玄释为:“耳闻其言而
-
【3090】“走出去”传播中国声音,区域性国际合作传播能力建设探究(徐体义等著,人民出版社,31万字,2016年12月第1版,68元)△全书分六
-
朝看楼上云,日暮城南雨。路远香车迟,迢迢向何所。
-
【原题】:和罗舜举三首舜梦中得腊酒催诗处春幡剪彩时二句足成四韵属余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