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赏析》

【注释】:多景楼在京口(今江苏镇江 )北固山甘露寺内。这里面临长江,地势突兀,极目远眺,万里山川可收眼底 。乾道六年(1170)知润州军州事陈天麟重建,并作多景楼记云 :“至天清日明,一目万里,神州赤县 ,未归舆地,使人慨然有恢复意。”因此,身处半壁的南宋文人遂多登楼感怀之作。另外,这首词抒发兴废之感,也还同“望淮”有关。淮河,本来是中国南方的一条内河,但在南宋,却成了宋金以和约方式议定的疆界。现在,程珌登多景楼而望淮河,当然感触就更多了。写法上,作者一方面紧抠多景楼、淮河展开主题,另一方面则把重点放在“有感”二字上,以抒发抱负为创作的最终目的。上半阕中,一、二句用淮河起兴,三、四句以多景楼承接,一上来就自然地点破了题目。不过 ,即使是这四句,作者的感慨也是随处可见的:“天地本无际”,再现了望中所见的广袤山河 ,但一个“本”字,则显示着作者对人为边际的不满。至于“南北竟谁分”,就完全是作者的议论,其中“谁分”二字,问得尖锐、强烈 ,是全篇的关键所在。“楼前多景”由多景楼楼名演化而成,是全篇唯一写到美好风光的地方,只是作者并没有把目光停留在这里,而是由眼前的多景引出了疮痍的中原,以及内心的家国之恨 。“却似”以下五句写楼前孤山,愈加显示了以情驭景的力量。京口附近有金、焦二山,南宋时还屹立在长江之中 。词人把长江(水晶盆)同“本无际”的祖国大地联系在一起,并由“点破水晶盆”的孤山想到分开南北的淮河,于是本为江中奇景的金山、焦山自然成了作者咀咒的对象,以至发誓要借鞭挞雷霆的力量,把它们赶回到昆仑老家去(昆仑山周围万山攒聚 ,因而作者想象那里才是山的世界)。下半阕仍以望淮开始,但淮河数千里,独独“望见了”淮阻的兵冶处,这无疑是抒情的需要。兵冶处,指冶铸兵器的地方。晋书·祖逖传说,祖逖北伐,渡江,“屯于淮阴 ,起冶铸兵器,得二千人而后进。”正因为这一陈迹的存在 ,使作者想起了山河未改,天意向宋,恢复大业,“止欠士雅与刘琨。”士雅是祖逖的字。史载,祖逖与刘琨友善,素以恢复之事互相鼓励,为练好杀敌本领,他们常常中夜闻荒鸡而起舞。后来祖逖破敌,刘琨在给友人的信中说 :“吾枕戈待旦,志枭叛逆,常恐祖生先我着鞭 。”同样,出于凭吊古迹的目的,作者在偌大一座甘露寺内偏偏发现了“顽石”,想起了誓师北伐的诸葛亮。甘露寺内有一被称作“狠石”的石头,形状如羊,据传,诸葛亮曾坐其上,与孙权商议破曹大计。词中 ,作者说他“三拊”(拊是拍的意思)顽石 ,可见他对顽而感慨再四 ;说必须“唤醒”隆中一老,是由于当时“止欠士雅与刘琨”,无人可与共商大事;说要同诸葛亮“细”酌“芳尊”,则表示对统一大计的关切 。“孟夏正须雨,一洗北尘昏”两句既点时令,又以景结全篇。“洗北尘”所指,不言而喻。总之,在众多的多景楼诗词中,程珌此篇把锋芒直指宋、金统治者,感情饱满,很有气势,是独具特色的篇章。词篇一上来即以“谁分”二字把读者的注意力引向强行划分南北的罪魁身上,到下半片,更有“看来天意,止欠士雅与刘琨”,“止欠”二字不仅在说物是人非,更重要的是指斥统治集团,说他们中没有一个为国家、为民族着想的英雄。至于两片的结尾,前者说要借鞭霆力赶走江中孤山,后者说须要一场大雨净洗北尘,则明显是指击退金人一事。这些句子的字里行间,处处都燃烧着作者的激情。词人抒情,或肆意以言志,或借物以寓意,走出了两条不同的路子。程珌与辛弃疾交游,词风也入明白畅晓一流。这首水调歌头的主要部分是内心情绪的直接抒发,但另外一些地方,却同时借助了比兴寄托。如“点破水晶盆”暗指金瓯有缺 ,“鞭霆力”“正须雨 ”借喻抗金力量 ,“昆仑”指金人的老家,“北尘昏”指金兵的气焰等 。两种方法的交替使用,既避免了纯用比兴寄托可能造成的晦涩,也避免了一味直抒胸臆可能带来的质直,因此形成别具一格的词风。此外,本篇包含寓意的句子都比较浅显易懂,这又使得全篇更加一致。
猜你喜欢
  • 用古诗词给同学作为赠言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用古诗词给同学作为赠言,内容包括作为送给同学的临别赠言古诗,小学毕业在即,我会选用古诗作为送给同学的赠言的诗句有什么搜狗,初中即将毕业,请用你学过的两句古代诗词作为对同学的临别赠言。别董大(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送元二使安西(唐代·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

  •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出处】唐白居易《 琵琶行 》 【意思】富家子弟争着给我送缠头, 弹奏完一支曲子,得到的精美织锦不计 其数。五陵:长安城外汉代五个皇帝的 陵墓。后来贵族富豪多

  • 哲理诗《杨柳枝词九首(其二)》原文和鉴赏

    南陌东城春早时, 相逢何处不依依? 桃红李白皆夸好, 须得垂杨相发挥。 《杨柳枝词》九首是刘禹锡向民歌学习的重要成果之一。 “陌”者,路也。“南陌东城”,泛指城中之路,也即指整个城中。早春时节,一派融

  • 带垂花的古诗词(20首带花的古诗全首有哪些)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带垂花的古诗词,内容包括20首带花的古诗全首,20首带花的古诗全首,带花的诗句古诗。江畔独步寻花·其六唐代: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译文黄四娘家花儿茂盛把小路遮蔽,万千花朵压弯

  • 陈允平《木兰花慢赋牡丹》咏牡丹诗赏析

    《牡丹·木兰花慢赋牡丹》咏牡丹诗鉴赏 陈允平

  • 《三国志·吕蒙传》译文与赏析

    吕蒙传吕蒙传 【题解】 吕蒙(178-219),字子明,东汉末年名将,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人。少年时依附姊夫邓当,随孙策为将,以胆

  • 古文辞类纂《屈原九歌河伯》全文

    屈原九歌河伯 与女游兮九河,冲风起兮横波。乘水车兮荷盖,驾两龙兮骖螭。登昆仑兮四

  • 《《老子》第三十三章》原文、注释和解析

    春秋·老子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2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3 。不失其所者久 4 ,死而不亡者寿 5 。 1《老子》共七十八章,道家主要经典,相传春秋时期思想家老聃(dan)著

  • 杜甫《江村》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题解】 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上元元年。身历战乱、饱受流亡之苦的诗人靠朋友资助,在成都郊外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终于获得了暂时安居的栖身之所。《江村》这首诗写出了一片恬静幽雅的田园景象。 首联总写,先点

  • 《德祐二年岁旦·郑思肖》原文与赏析

    郑思肖有怀长不释,一语一酸辛。此地暂胡马,终身只宋民。读书成底事,报国是何人?耻见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