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祐二年岁旦·郑思肖》原文与赏析
郑思肖
有怀长不释,一语一酸辛。
此地暂胡马,终身只宋民。
读书成底事,报国是何人?
耻见干戈里,荒城梅又春。
郑思肖(1240—1318),南宋末年诗人、画家,字忆翁,连江(今福建连江县)人。原为太学生,应博学鸿词试。元军南侵,曾向朝廷献计抗敌,未被采用。宋亡,他住在苏州寺庙里,改名思肖,“肖”指宋宗室“趙”。终身再不出仕。坐、卧的方向都不朝北面,自号“所南”,示不忘宋室。善画兰,多露根,有时题无根兰,寓国土被夺之哀。写了很多抒发深沉爱国感情的诗,有一百二十图诗集、所南集。又有心史(又名铁函心史,崇祯时苏州承天寺淘井方发现),有人疑为伪托,俟考。画迹现存国香图卷。
德祐一年(1275),元兵占领苏州,作者正寄寓该城,第二年岁旦,感念时事,作诗二首,这是第二首。彼时南宋都城临安尚未沦陷,他期望朝廷振作,收复失土,愧怍自己是个文人,不能洒血疆场。
首联写国破之痛,说自己有桩心事一直放不下,谈起来就要伤心。释,放下,韩非子·五蠹:“因释其耒而守兔。”可证。是桩什么心事呢?苏州被敌人侵占了,南宋军队节节败退。颔联表达不降敌的决心,说苏州城暂时被元兵攻占了,虽身陷此城,心却忠贞不二,永远是大宋的人。颈联为自责,说自己读了许多书,可是一无成就,国难当头,手无缚鸡之力,怎能拿起武器去战斗?对自己的民族是有愧的。作者固然不能跟名将张世杰比,也不能跟能文能武的文天祥比,但比起误国殃民却心安理得的文臣陈宜中,不顾廉耻、背汉从金继又降元、助桀为虐的武将张弘范及其父张柔来,却不啻天壤之别。这种自责显示出他的高尚品质,也透露了他对国事的焦虑和忧愁。尾联即景生情,吐露自己的苦闷。他说在战争沦陷区内,看到城里的梅树又开花,报道春天的信息,更忘记不了失败的奇耻大辱。
全诗满溢爱国深情,作者热切希望朝廷振奋,却又对最高统治集团表示怀疑与不满,自己又无权无力,益发忧心忡忡。诗的构思巧妙,“长不释”之怀,跟“耻见干戈里,荒城梅又春”紧密呼应。颔联、颈联对仗工整。擅长炼字选句,“暂”、“终身”、“只”、“耻”、“又”都准确贴切,使诗意连贯;“终身只宋民”则是诗的主旋律,令人回味不已。
-
踏莎行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
“云想衣裳花相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云想衣裳花相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出处】唐李白《清平调词三首》。 【鉴赏】 见云之灿烂想其衣裳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人之容貌照人。 若不是在群玉山头见到了她,就
-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出处】唐王维《 辛夷坞 》 【意思】山涧口空寂无人,花儿独自 纷纷开放,又相继凋落。涧(jin):山间 流水的沟。户:出入口。 【鉴赏】寂寞的涧户,杳无人烟,这山中
-
[原文] (节选) 卷三 秦一 苏秦说秦惠王任武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肴、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
-
香帏风动花入楼,高调鸣筝缓夜愁。肠断关山不解说,依依残月下帘钩。
-
冰冻的玫瑰刘墉院子虽然不小,但因为贪心地种了太多花,也便感觉局促了起来。花是一丛叠一丛的,随着荣发的季节先后而下种,也常算好了高低
-
【原题】:或问茉莉素馨孰优予日素馨与茉莉香比肩但素馨叶似蔷薇而碎枝似酴醿而短大率类草花比茉莉共休质闲雅不及也
-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
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下面跟着小编来看看征程散文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征程散文 篇1 洗尽铅华,遥望征程;问鼎苍穹,凌心万物。 ——题记 狂风肆虐,白雪皑皑。梨花飘散,满目凄景。作为斗士的我,任凭伤痕累累,依然踏上征程。 前方的我依稀看到事件纷扰之事,我静下心来,在黑暗的世界里苦苦求索,我想独上云霄,开拓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彼时,我听到了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呐喊,
-
天雨萧萧滞茅屋,空山无以慰幽独。锐头将军来何迟,令我心中苦不足。数看黄雾乱玄云,时听严风折乔木。泉源泠泠杂猿狖,泥泞漠漠饥鸿鹄。岁暮穷阴耿未已,人生会面难再得。忆尔腰下铁丝箭,射杀林中雪色鹿。前者坐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