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舟中望月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舟中望月赏析》

  “大江阔千里,孤舟无四邻”,开头两句交待了望月的时间、地点、环境。江,是横阔千里、浩渺无际的大江;舟,是孤舟,无四邻的孤舟。二者对比鲜明,表达了诗人旅途的孤寂。而旅途的孤寂又无处诉说,只有遥寄明月了,为引出下文做了铺垫。

  “唯余故楼月,远近必随人”,承接上句。诗人展开奇思妙想:他不觉孤独,认定此月正是老家楼上常见的那轮明月,原是“旧时相识”,因而不管自己去家远或近,它始终不离不弃跟随在身边,更深层地表达出了思恋与孤独之苦。诗人不再觉得孤寂,精神便不颓丧了。由此又自然列入三联对“故楼月”的描写,仍用拟人的方法。

  “入风先绕晕,排雾急移轮”,诗人一抛写月常用手法,别出心裁,故作错觉。月见风来袭,便让晕来围绕;见云雾来遮,便急忙调转车轮驶走。忽明忽暗之间,也暗示诗人思绪的起伏不定:感激它为照我陪我而作的辛勤,赞美它那艰难的经历和勇于防范的精神,这种模棱的认识又延续下去。

  “若教长似扇,堪拂艳歌尘”,此联以扇拟月,抒发人生感慨,设想它若长圆不缺似团扇,就能用来为唱艳歌的拂尘了。这里月似团扇,歌者持此唱着艳歌,更是美女,诗人借喻远在千里外的心中人。由“故楼月”到“故楼人”,经过一些联想的中介,怀人的意思就曲折地表达了出来,合情合理,耐人寻味。

猜你喜欢
  • 李白《送范山人归泰山》全诗赏析

    鲁客抱白鹤,别余往泰山。初行若片云,杳在青崖间。高高至天门,日观近可攀。云山望不及,此去何时还。第一百七十七卷

  • 《百字令·月夜过七里滩赏析》

    此词上片专从听觉感受方面写乘船夜过七里滩时的景色。词人重点写刚出发时的思绪、行动和见闻。“秋光今夜,向桐江,为写当年高躅。”这三句交代了夜渡的原因:为了追寻古代高尚隐士足迹。但是,往事千年,夜静天黑,时间、环境变化,古迹看不见了。“风露

  • 含萧的古诗词(带有萧字的诗句)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含萧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带有萧字的诗句,含“萧”的古诗,带萧字的古诗句。2.既然琴瑟起,何以笙箫默。 3.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4.三千流水三千恨,一箫一人一片天。5.四面楚歌起,垓下箫声诀 6.

  • 苏轼《吴中田妇叹》注释和评析

    今年粳稻熟苦迟②,庶见霜风来几时③。霜风来时雨如泻,杷头出菌镰生衣④。眼枯泪尽雨不尽,忍见黄穗卧青泥。茅苫一月垄上宿⑤,天晴获稻随车归。汗流肩赪载入市⑥,价钱乞与如糠粞⑦。卖牛纳税拆屋炊,虑浅不及明年

  • “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演变

    “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是蒋介石的政府从1931年到1936年间处理内政外交的基本方针。有对外对内两个方面的含义,对外是对日本的侵略采取妥协退让的方针,对内是以“剿共”为核心,建立蒋介石的独裁统治。这一政

  • 《别董大》高适诗赏析: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诗鉴赏 高适一生交游甚众,极重友谊。民间不但传颂着他与李白、杜甫

  • 《都人士》情诗三百首赏析

    都人士 作者: 冯好勤 【本书体例】

  • 白居易《和《分水岭》》全诗赏析

    高岭峻棱棱,细泉流娓娓。势分合不得,东西随所委。悠悠草蔓底,溅溅石罅里。分流来几年?昼夜两如此。朝宗远不及,去海三千里。浸润小无功,山苗长旱死。萦纡用无所,奔迫流不已。唯作呜咽声,夜入行人耳。有源殊不

  •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出处】唐 王维《归嵩山作》 。 【翻译】 荒凉的城头依傍着古老的渡口,落日的余晖照满了整个秋日山峰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构成一幅萧瑟凄凉的画面,景色荒凉冷清,意境

  • 《牧野》欧宜准散文赏析

    风,平地而起,借着雾幔的轮廓,逡巡而放纵;我仰起脸,被纤长而茫无边际的苇群包围;光色稀疏,折射在苇叶的芒上轻轻地呻吟,尖锐而锋利的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