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吊灵均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吊灵均赏析》

〔诗题〕吊:凭吊,怀念。灵均:指屈原。离骚:“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这首诗写屈原虽自沉汨罗而死,但其道永存,抒发了作者对屈原的深深敬佩之情和无限感慨之意。〔作者〕王鲁复,字梦周,连江人。全唐诗仅载其诗4首。其中一首七绝诗中云:“花树不随人寂寞,数枝犹自出墙来。”颇有情致。〔诗品〕屈原早年即因学问渊博和长于辞令而一度得到楚怀王的信任。史记·屈原列传载:屈原曾任为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他在政治上主张改革,彰明法度,举贤授能,东联齐国,西抗强秦,先振兴楚国而后统一天下。结果,上官大夫靳尚、南后郑袖、公子子兰等,联合起来攻击屈原联齐抗秦外交政策。昏庸贪婪的楚王终在内惑外骗中背齐和秦,于楚怀王二十八年(前 301年)把激烈主张联齐抗秦的屈原放逐到汉北(今湖北、河南交界一带),是年屈原39岁,正当盛年他和祖国一起走向不可复回的悲剧之路。待到楚怀王觉察受骗,一气之下去攻打秦国,却遭秦与齐的夹击惨重挫败。这时楚怀王才想起起用屈原。屈原爱国心诚不计旧怨,受君命出使齐国和好,事成归国。时隔不久,秦强召楚怀王亲到秦地武关(今陕西商南县西北)会秦昭王。楚怀王不听屈原的苦苦哀劝,听信庶子子兰的怂恿亲去武关,一入关即被秦兵生擒,5年后客死于秦。顷襄王即位后又轻信谗言,把屈原放逐到鄂渚(今湖北武昌县境内),继而更加远逐到溆浦(今湖南中部)。当屈原负冤含悲走到湘水附近的汩罗江时,闻迅秦将白起率兵攻下楚都郢城(今湖北荆州至当阳间),想到国破家亡自己已报国无门,美好的政治理想已完全破灭,断然怀石沉江以身殉国,享年63岁。其时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夏历五月初五日。综观屈原的一生,诚如四川秭归屈原祠衣冠冢内柱的楹联所说:“千古忠贞千古仰,一生清醒一生忧。”其人虽已远,其精神却永存。古来凭吊屈原、歌咏屈原之作不知凡几,有人崇仰其不朽的爱国情操,有人为他的孤忠抱不平。这首诗则是两者兼而有之。“万古汨罗深,骚人道不沉。”这两句写汨罗江水的深沉万古不变,但它淹没不了骚人屈原的高风亮节。句中的“汨罗”,江名,在今湖南东北部,江有二源,一出江西修水县,一出平江县,古称汨水、罗水,西流至湘阴县入洞庭湖。据说屈原是自投汨罗而死。“骚人”,即骚体诗人,这里指屈原。屈原把中原传统文化和楚地民间文学艺术结合一体,创造了骚体这一新文学形式,以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深化神州传说,塑造出许多鲜明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热爱祖国人民的深刻思想和充沛激烈的情怀与具有民族民间特色的优美的艺术形式相统一,使屈原的离骚等作品,遂得与诗经并称,世代流传。上句极写出汨罗江的深远流长,为下句作铺垫,不管汨罗江有多深,年代有多么久远,而骚人屈原的道却永远也不会沉没,不会随着时间的消逝而消失。什么是骚人屈原之“道”?屈原在他的离骚等作品中,总结了许多经世治平之理,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感情。他的所谓“道”,就是他的政治理想,其内容就是“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他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改变楚国的政治和社会的现实,使楚国强大起来。他热烈颂扬古代的圣君如尧、舜、禹、汤、后稷、文王以及齐桓、晋文和楚之三后等,热烈颂扬古代的贤臣如伊尹、傅说、吕望、周公、宁戚、箕子、介子、比干、伯夷、叔齐、伍子胥及楚之子文等。他还用对比的方法讲一些非圣之君如桀、纣、羿、寒浞、浇等。他想通过对比来说明圣君贤相的重要,并借以说明楚无圣君贤相的危险性,这些都是针对现实而发的。“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离骚),耿介,意即光明正大,是屈原对国君的最高要求。所谓贤臣,则以伊、傅、吕、宁为楷模,而不以贵胄为对象。这就是主张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的意思,屈原在讲到贤臣时,往往用忠贞、忠诚、忠信这些语辞。屈原本人就是在忠君爱国的思想支配下,敢于坚持真理,不向邪恶势力低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古代贤臣“忠”的美德在他身上有充分的表现。屈原“美政”的另一基本内容就是民本思想。这在他的作品中有很清晰的表述。他在离骚九章等作品中反复谈到“民”的问题,“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夫惟圣哲之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离骚);“愿摇起而横奔兮,览民尤以自镇”(九章·抽思)。这实际上是古代所谓“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孟子·万章引)思想的发展。可见,屈原之道,是爱国之道,强国之道。在本诗的作者看来,这种“道”,不管朝代如何更替,不管年代多么久远,是永远不会被尘土埋没,不会被江水淹没。屈原之道永存,屈原精神永存。“明明唐时月,应见楚臣心。”这两句承上句而来,意为从光辉灿烂的唐时明月就可以看到屈原那颗与日月同辉的心。句中的“明明”,明亮的意思;“楚臣”,指屈原。“楚臣心”,指屈原的爱国之心,与上两句中的“骚人道”是融为一体的。这两句与上两句相对应。上两句是从时间的久远来说明屈原之道永存;这两句则更进一步,从广阔的空间来说明屈原的一颗忠君爱国之心永在。这两句亦有所本。史记·屈原列传载:离骚“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竦;濯淖于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皎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在唐代,诗人借日月来抒怀,是一种普遍的现象,而作者将皎皎日月与屈原的爱国之心联系起来,更具有诗情画意和深刻含义。这首诗简洁、明了,含义深刻。短短二十字,将屈原的忠君爱国的道义作了充分的褒扬,把它看成是与宇宙同在。俗语说“公道自在人心。”屈原自投汨罗,是对楚国国王昏庸、奸佞当道,国将不国的无声抗诉,“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历代诗人无不凭吊屈原,一洒同情之泪。唐朝白居易和万州杨使君云:“若道士无英俊才,何得山有屈原宅?”唐朝洪州将军题屈原祠云:“行客漫陈三酹酒,大夫原是独醒人。”宋代张耒和端午云:“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明代龚文选仰屈原庙亦云:“一生抱鲠骨,九死等鸿毛。独恨娥眉妒,汩罗涌怒涛。”等等,对屈原的遭遇十分同情,对屈原的人格十分推崇,和王鲁复的诗意如出一辙,可参看。 2007年6月11日星期一[url=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f455a201000agd.html~type=v5_one&label=rela_nextarticle]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f455a201000agd.html~type=v5_one&label=rela_nextarticle[/url]
猜你喜欢
  • 山中古诗词注音版(古诗词10首拼音:七步诗鸟鸣涧)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山中古诗词注音版,内容包括山中留客拼音,古诗词10首拼音:七步诗、鸟鸣涧,三衢道中拼音版。qī bù shī七步诗zhǔ dòu chí zuò gēng , lù shū yǐ wéi zhī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qí

  • “人常咬得菜根,即百事可做”注释、译文和评析

    经目之事,犹恐未真,闻人暧昧,决不可出诸口。一句虚言,折尽平生之福。阿谀从人可羞,刚愎自用可恶;不执不阿,是为中道,寻常不见得;能立于波流风靡之中,是为雅操。淡泊二字最好,淡,恬淡也;泊,安泊也。恬淡

  • 古诗词《丁澎 一首》原文、赏析和意境解读

    丁澎字飞涛,号药园,回族,浙江仁和(今已并入余杭)人。早岁负诗名,与同里陆圻、毛先舒、孙治、张丹、吴百朋、沈谦、虞黄昊、陈廷会等并称“西泠十子”。撰《白燕楼》诗百首,流传吴下,士女争相采摭以书衫袖。清

  • 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全诗赏析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惆怅无日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 作品赏析【注释】:这首七律写于唐文宗开成年间。当时杜牧任宣州(今安

  • 国乱思良将,家贫思贤妻。

    【释义】 古代格言。出 《自三国志》。 意思是: 当国家出现乱局时,领导者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得意的大臣和将军。当家庭处于极端贫困的时候,就想到了自己的贤妻。 【评析】 1958年的 “大跃进”造成国民经

  • 《诗经》之《子衿》译文、翻译、鉴赏和赏析

    [原文]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 子宁不嗣音? (韩鲁嗣作诒。) (衿、心、音,侵部。) 青青子佩, 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 子宁不来? (佩、思、来,之部。) 挑兮达兮, 在城阙兮。 一

  • 晏殊《临江仙》全诗鉴赏

    资善堂中三十载,旧人多是凋零。与君相见最伤情。一尊如旧,聊且话平生。此别要知须强饮,雪残风细长亭。待君归觐九重城。帝宸思旧,朝夕奉皇明。

  • 刘禹锡·秋词二首 原文、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 - 古代诗歌精选

    刘禹锡的《秋词二首》描绘了秋天的美景和人们的情感。首词以"银烛秋光冷画屏"为开篇,写出了秋天寂静、美丽的景象。接着,诗人以"轻罗已薄未更衣"来形容节气渐凉的时候人们还未改变服装,而内心却已开始感受秋的氛围。第二词中诗人运用众多形象描绘了秋的景色,如"箫声咽,秋风萧瑟","日夕依山尽,宁知松滋味"等。整首诗以细腻的笔墨描绘了秋天的景色,让读者感受到了秋天的寂静和凉爽。

  • 《孟蜀宫妓图》全诗|鉴赏|赏析|意境解读

    唐寅 莲花冠子道人衣,日侍君王宴紫微 ① 。 花柳不知人已去,年年斗绿与争绯。 【注释】 ①紫微:紫微殿,泛指帝王宫殿。 【评说】 本诗选自汪砢玉《珊瑚网》卷四○、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卷五七。 五

  • 领导核心学

    【3081】领导核心学(颜虹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34万字,2016年8月第1版,80元)△本书从宏观和微观、历史和现实、抽象和具体等多个维度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