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忆江南词(三首)白居易【原文】其一江南[1]好,风景旧曾谙[2]:日出江花[3]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其二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
庐宫山下州,湓浦沙边宅。宅北倚高岗,迢迢数千尺。上有青青竹,竹间多白石。茅亭居上头,豁达门四辟。前楹卷帘箔,北牖施床席。江风万里来,吹我凉淅淅。日高公府归,巾笏随手掷。脱衣恣搔首,坐卧任所适。时倾一杯
-
第一首诗总的调子是抑郁的,但前四句并不沉闷,抑郁中有欢快,泪与笑俱,起伏多变。“行行循归路,计日望旧居”。归心似箭,匆忙赶路,心里计算着到家的日子。为了表达归家的急迫心情,诗人注意了词语的选择,“行行”是重言,富有表达力,写出了诗人奔走
-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①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② ,恒也 ③ 。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 ④ ,行不言之教 ⑤ ;万物作而弗始,生而
-
我们到南京时是一个风沙蔽天的日子,下关车站破烂得使人黯然。站外停着许多出租汽车,我们坐了其中的一部进城去。原想借这冒牌的“华胄”的风姿可以有点方便,不料车到挹江门时仍得下车接受检查。这职务是由“宪兵”
-
淮楚。旷望极,千里火云烧空,尽日西郊无雨。厌行旅。数幅轻帆旋落,舣棹兼葭浦。避畏景,两两舟人夜深语。此际争可,便恁奔名竞利去。九衢尘里,衣冠冒炎暑。回首江乡,月观风亭,水边石上,幸有散发披襟处。(以上
-
鉴赏这是作者《南城咏古十六首》之一。战国时燕昭王尊郭隗为师,并采纳他的意见,筑台于易水东南,置黄金于台上,广招天下士。一时乐毅等人,纷纷前往,后来为燕国建立了功勋。诗原注,台在“大悲阁东南,隗台坊内”。后世文人到黄金台,莫不追忆这一历史故事,对昭王爱惜人才、能甄拔而信任人才以及郭隗们生逢明主,十分神
-
宋·秦观2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3,余自吴兴过杭4,东还会稽5。龙井辨才法师以书邀予入山6
-
宫之奇谏假道宫之奇谏假道 《左传·僖公五年》 【题解】 僖公五年,晋献公两次向虞国借道攻打虢国,虞国国君贪图财宝,答应了晋国
-
【题解1】 这是一首舟行写景诗,天门山,指安徽当涂县的东梁山(又称博望山)与和县的西梁山,两山夹江对峙,形如门户,所以也叫天门山。 天门山在长江两岸,为东梁山与西梁山的合称,分属当涂县与和县。东、西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