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扫花游/扫地游 声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扫花游/扫地游 声赏析》

【注释】:王沂孙在咏物词上有较为独到之感觉。这首词是从欧阳修秋声赋中转换而来。周颐蕙风词话中首评论其为:“以性灵语咏物,以沉著之笔达出。”欧阳修在秋声赋云“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发端三句即由此化来。商飙乍发,渐淅淅初闻,萧萧还住。写秋风乍起,秋声随作的声势。古代用五音和方位配春夏秋冬四时,商声主西方属秋,秋风故云商飙。概括了欧阳修洋洋洒洒几十字所作的描写 。“乍发、渐、初闻、还住”一系列支作,将秋声散在的听觉形象写得起伏宛然、张弛有致,将秋风秋声写得姿态卓立、声势宛然 。“顿惊倦旅”,写词人闻秋声感羁旅之苦 ,词人的境遇较为凄惨。“顿惊”与“乍发”呼应 ,将秋声与情怀拍合一处。笔势转折。秋声是人惊起时所闻,倦旅之怀是闻秋声所发 。咏秋声意在于其情 ,故意境顿深。“惊”字承前之秋声,熔铸行旅之梦被打断的缘起与惊醒后的神态;启后之倦旅,它又是对秋声触目惊心的心态。“背青灯吊影”,写词人身受漂泊不定、孤寂不堪的羁旅之苦,和一种凄凉的心境:形单影只,独影孤灯,本已情伤。灯影的幽冷摇曳动荡不定,秋声相和。使人倦旅之心顿生 ,只好借赋咏 ,抒发心中愁绪。下面由心情又转写秋声 。“断续无凭”这里则写有意追寻秋声。“试立荒庭听取。”一句以“听取”的方式追寻时断时续终于悄然无息的秋声,通过客舍到荒庭的转换,为从听觉转至视觉作了巧妙而又自然的过渡。以下秋声已住,无处追寻,仿佛秋声留下的足迹。“无凭”是感觉,“但有”是视觉,树叶落后更觉峥嵘。在秋声中徒增冷寂和凋零。此段写法独到,即见无处寻声,却有迹可见的水尽云生,在凝重质实中见出清刚流转。上片秋声是所闻、所感、所见。“ 迢递归梦阻”是上片“顿惊倦旅”的进一步铺陈 。“归梦”为秋声所断,在“倦旅”中 ,思乡之情段段。“归梦阻”之“阻”,一表归梦为秋声所断 ,二表时间渺渺,空间遥遥,梦醒后也有家难归。有家不能归 ,是为不幸,归梦都难成,又何幸焉。客居的孤寂中闻秋声且见落叶飘零之形色,愈益感发他老病交加的凄楚,比之倦旅之情,悲苦过之矣。“阻”所隐含的秋声惊梦,“老耳难禁”暗示的凄楚秋声,均处处遥遥切合题旨,含蓄而曲折,想象较为丰裕自如。既然归期遥遥,就只有异乡的秋夜遥想故乡,自我慰藉 ,词人在秋声中展开对故乡的想象 :孤雁唳鸣,寒蛩哀吟,雨打芭蕉,透露出凄惶孤寂的意味。比之异乡所闻秋声,愁苦交织,令人肠断心碎。思乡或归家能解脱愁怀,岂料客居愁 ,归家更愁。“避无处 ”,这愁又是与秋声相感发的,秋声无处不在,此愁也无有已时 ,这是秋声所感发的愁怀的第三层曲折。将秋声与愁怀推至悲苦不堪的极致,笔致极为拙重含蓄 。“这闲愁,夜深尤苦”,愁而曰“闲”,是以轻淡之笔写郁结之情。绾合种种愁思一处,在夜深人静、无可诉说的背景之中,显得格外“尤苦”。这首词有很新颖之处,无论在咏物赋情,还是在布局构思上 。在词中表达了一种倦旅思归 、欲归不能、老病缠身的难言之痛、亡国之恨和身世之悲。
猜你喜欢
  • 《湘江静赏析》

    【注释】:这是一首旧地重游、抚今追昔纯写旅怀的词。这首词全篇构思很有特点。它以前经驻舟的断魂处为主脉,综合古今,反反复复。例如“暮草”一句写荒野景色,为古今所同见,“ 渔榔 ”五句,是过去见闻,为断魂处的具体描写。“沧波”三句,对转而写今日

  • 岑参《送李明府赴睦州,便拜觐太夫人》全诗赏析

    手把铜章望海云,夫人江上泣罗裙。严滩一点舟中月,万里烟波也梦君。

  • 《骂如不闻》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骂如不闻【原典】富文忠公①少时,有骂者,如不闻。人曰:“他骂汝。”公曰:“恐骂他人。”又告曰:“斥公名云富某。”公曰:“天下安知②

  • 《生查子·独游西岩赏析》

    在古代游纪体诗词中,以“独游”为内容的十分鲜见。“独游”,顾名思义,就是孤孤单单没有人为伴的游历,同时心情又很郁闷,很显然,作者辛弃疾此时就属这一类。淳熙八年(1181)冬,他被诬陷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

  • 权力的转移

    【3929】权力的转移(〔美〕阿尔文•托夫勒著,黄锦桂译,中信出版社,35 8万字,2018年6月第1版,79元)△共六部分(33章):①权力新鲜;

  • 王燕《树影》东方文学名著鉴赏

    作者: 王燕 【作家简介】佐多稻子(1904— )是日本

  • 《深虑论》原文|注释|译文|鉴赏

    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岂其虑之未周与?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当秦之世,而灭诸侯,

  • 哲理诗《小松》原文和鉴赏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杜荀鹤的《小松》,咏物说理,借物喻人,托物讽世,是一首意味深长、颇具理趣的小诗。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 “松”的意象和“兰、竹、梅

  • 为政者的学与思

    【3083】为政者的学与思(李为君、周月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2万字,2016年1月第1版,46元)△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讲“为政之学——好

  • 《方灵皋杜苍略先生墓志铭》全文赏析

    方灵皋杜苍略先生墓志铭 先生姓杜氏,讳岕,字苍略,号些山,湖广黄冈人。明季为诸生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