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惜分飞 富阳僧舍代作别语赠妓琼芳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惜分飞 富阳僧舍代作别语赠妓琼芳赏析》

【注释】 ①富阳:浙江富阳县。 ②阑干:眼泪纵横的样子。 ③取:助词,即“着”。 ④觑:细看。 【评解】 这首词抒写离别时的情态与别后的心绪。上片描绘临别之时无言相对,只见恋人泪眼如露滴花上,愁眉似碧峰簇聚。 下片形容别后情绪低落,夜深不寐,由于怕听潮声而分付“潮回去”。款款写来,一往情深而又隐隐含露。 【集评】 周煇清波杂志:此词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何酷似少游也。 薛砺若宋词通论:东坡守钱塘时,泽民曾作过他的刑掾(当时所谓法曹,即今司法官)。秩满辞去,因恋于歌妓琼芳,遂作了一首惜分飞。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别词,起两句即言别离之哀。“泪湿”句,用白居易“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诗意,花着露犹春带雨也。“此恨”写别时情态,送行者与被送者,俱有离恨,故曰“平分取”。“今夜”两句,始说出现时现地之思念,人不得去,惟有魂随潮去,情韵特胜。--引自惠淇源婉约词-------------------------------------------------  此为毛滂代表作。据西湖游览志载:元祐中,苏轼知守钱塘时,毛滂为法曹椽,与歌妓琼芳相爱。三年秩满辞官,于富阳途中的僧舍作惜分飞词,赠琼芳。一日,苏轼于席间,听歌妓唱此词,大为赞赏,当得知乃幕僚毛滂所作时,即说:“郡寮有词人不及知,某之罪也。”于是派人追回,与其留连数日。毛滂因此而得名,此为人津津乐道的故事,并非是事实。苏轼知杭州时,是元祐四年(1089)至元祐六年,而毛滂于元祐三年已出任饶州司法参军,直至元祐七年还在饶州任上。此时不可能为东坡的杭州僚佐。另,根据史料,毛滂早在东坡知杭州前就受知于苏轼弟兄。苏轼于元祐三年曾为毛滂写过“荐状”,称其“文词雅健,有超世之韵”。“保举堪充文章典丽可备著述科”。但此故事正说明此词传诵人口之广。  全词写与琼芳恨别相思之情。上片,追忆两人恨别之状。“泪湿阑干花著露,愁到眉峰碧聚”,是回忆相别时,心上人的哀愁容颜。“泪湿阑干花著露”,用白居易长恨歌“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露”诗意,写女子离别时泪流潸潸,如春花挂露。“阑干”眼泪纵横散乱貌。“愁到眉峰碧聚”化用张泌思越人词:“黛眉愁聚春碧”句,写忧愁得双眉紧蹙的神态。这两句化用前人诗句描写女子的愁与泪,显得优美而情致缠绵悱恻。“此恨平分取”一句,将女子的愁与恨,轻轻一笔转到自己身上,从而表现了两人爱之深,离之悲。“更无言语空相觑”一句,回忆两人伤别时情态,离别在即,两人含泪相视,此时纵有千言万语,又从何处说起?“更无言语”比“执手相看泪眼,更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更进一步表达痛切之情,因其呜咽声音都无,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了。一个“空”字,下得好,它带出了多少悲伤、忧恨!无怪后人赞道:“一笔描来,不可思议。”(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  下片写别后的羁愁。“断雨残云无意绪”二句,言词人与心上人别后的凄凉寂寞。“云雨”出自宋玉高唐赋序,后指男女欢爱。“断雨残云”喻男女分离,人儿两地,相爱不能相聚,怎不令羁旅者呼出“无意绪”呢?那别离的“朝朝暮暮”只有“寂寞”伴随,那思念之情就更加强烈。故结句道:“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言羁者在富阳山深处的僧舍中,而所恋之人远在钱塘,他们相隔千百里,只有江水相连,在辗转反侧中,听江涛拍岸,突发奇想:人不能相聚,那么将魂儿交付浪潮,随流水回到心上人那里。结语的寄魂江涛,是个奇异的想象,如此将刻骨铭心的相思,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此词感情自然真切,音韵凄惋,直抒胸臆,与形象比喻奇异想象相结合,达到了“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何酷似秦少游也”(周辉清波杂志)的艺术效果。 (叶英)此词为作者的代表作,是作者青春恋情的真实纪录。词中追忆了作者与歌妓琼芳依依惜别的情景,抒写了词人孤处羁旅的凄凉心境与萦绕心头的思念之情。后人评价此词“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起首一句,写别离的黯然销魂:挂满泪珠的脸颊犹如带露的花朵,颦蹙的黛眉象远山一抹。一幅娇怜痛惜的模样,经过这番描绘呼之欲出,跃然纸上。它同周围的景色化成一片 ,构成一种凄丽哀惋的色调,一上来就紧紧抓住读者的心弦 。“此恨”句,说明离愁对于双方是同样的沉重。但是地位的悬殊并没有阻止一位宦游四海的贵公子和一位烟花女子倾心相爱。他们热恋着,共同承受着离恨的折磨,不由得柔肠寸断 。上片最后一句,纯乎写情,语浅情深 ,感人肺腑,表现了两人木然相对的绝望之情。下片情景交融 ,情意绵绵,极悱恻缠绵之能事。“断雨”二句,写景色之荒残。零零落落的雨点,澌灭着的残云 ,与离人的心境正相印合 。而这种残云断雨的凄凉景象,正象征着这段露水姻缘已经行将结束。从此以后,只剩下岑寂的相思来折磨着这一对再见无期的离人了。结拍两句,设想别后的思念,付断魂于潮水。此词以浅近之语传秾至之真情,以愁眉泪颊、断雨残云等意象传达词人心中的深情,表达了作者对于青春恋情的没齿难忘,具有动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猜你喜欢
  • 杜甫《大麦行》全诗赏析

    大麦干枯小麦黄,妇女行泣夫走藏。东至集壁西梁洋,问谁腰镰胡与羌。岂无蜀兵三千人,部领辛苦江山长。安得如鸟有羽翅,托身白云还故乡。 作品赏析【鹤注】此当是宝应元年成都作。大麦干枯小麦黄①,妇女行

  • 《叶笛》鉴赏

    作者: 周文

  • 朱元璋《燕子矶》

    朱元璋《燕子矶》明山水诗鉴赏 朱元璋 燕子矶兮一秤砣,长虹作杆又如何? 天边弯月是挂钩,称我江山有几多。 朱元璋,这位明朝的开国皇帝,曾经残酷迫害文人,他本人粗通文墨,写下了不多的诗歌对联,显示了一下

  • 泰山风光 吴组缃

    下午两点钟,我的老朋友来找我。在这个四四方方的寂寞古城中,这是我唯一的一位老朋友。我说: “多天没见了啊,近来怎么样?” “我告诉你,我沾了那几位教官先生的光,搬到泰山住下了。你到这里这些天,还不曾陪

  • 晏殊《正月十八夜》全诗鉴赏

    槿户茅斋雅自便,京华风味入新年。楼台冷落收灯夜,门巷萧条扫雪天。疾酒不闻花外漏,放朝仍得日高眠。何妨静习间中趣,欲问林僧结净缘。

  • 徐渭《闻人赏给事园白牡丹三首(选一)》咏牡丹诗赏析

    《牡丹·闻人赏给事园白牡丹三首(选一)》咏牡丹诗鉴赏

  • 柳宗元《江雪》孙承宗《渔家》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柳宗元的《江雪》和孙承宗的《渔家》是两首不同的诗歌作品,内容和风格各有特点。《江雪》以雪中江景为主题,描绘了冬日江边的壮丽景色。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对比手法,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而《渔家》则以渔船出海为背景,描绘了渔民的生活和困苦。诗中流露出浓厚的家国情怀和对生活的热爱。两首诗不仅在主题上有所区别,也在表达手法上有所不同。《江雪》重视凝练的意象描写,以形容词来表达作者的感受;而《渔家》则更加注重情感表达,通过渔民的形象塑造和对比描写来表现作者的思考和感悟。两首诗都在叙述现实生活的同时,借景抒情

  • 国学名句“过时而赏与无赏同,后事而罚与不罚同”出处和解释

    【名句】过时而赏与无赏同,后事而罚与不罚同 语出明代王守仁《申明赏罚以励人心疏》。错过了时机奖赏与不奖赏相同,事过之后再处罚与不处罚也无两样。说明赏罚必须及时。

  • 《女儿浦歌·[元]揭傒斯》原文与赏析

    [元]揭傒斯大孤山前女儿湾,大孤山下浪如山。山前日日风和雨,山下舟船自往还。女儿浦一

  • 节节高·题洞庭鹿角庙壁·张养浩

    节节高·题洞庭鹿角庙壁 卢挚 雨晴云散,满江明月。风微浪息,扁州一叶。 半夜心,三生梦,万里别,闷倚蓬窗睡些。 卢挚(?-1314以后)字处道,号疏斋,涿郡(今河北涿县)人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