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燕子矶》
朱元璋燕子矶明山水诗鉴赏
朱元璋
燕子矶兮一秤砣,长虹作杆又如何?
天边弯月是挂钩,称我江山有几多。
朱元璋,这位明朝的开国皇帝,曾经残酷迫害文人,他本人粗通文墨,写下了不多的诗歌对联,显示了一下作为皇帝的 “风雅”。这首燕子矶还算是写得不错的一首。
燕子矶,在江苏南京北郊观音门外,是岩山东北的一支。山石直立江上,三面临空,形似燕子展翅欲飞,因称燕子矶。明代的张岱在其陶庵梦忆中对燕子矶曾有这样的描写:
余三过之……篷窗中见石骨棱层,撑拒水际,不喜而怖,不识岸上有如许境界?戊寅过京后,同吕吉士出观音门,游燕子矶,方晓佛地仙都,当面蹉过之矣。……坐亭子,看江水潎冽,舟下如箭,折而南,走观音阁,度索之上,阁旁僧院,有峭壁千寻,碚垒如铁; 大枫数株,蓊提他树,森森冷绿。
这是散文家笔下的燕子矶,具有多侧面的描写,文势婉转,曲尽其妙。然而,在半生马上,叱咤风云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眼中,燕子矶充其量是个“秤砣”。这个比喻,直来直去。在古都南京的诸多风景中,燕子矶是别具风格的。它虽有个轻灵秀美的名字,但实际上却凝重墩实,如果说玄武湖象浓妆艳抹的高门少妇;莫愁湖似淡扫娥眉的小家碧玉;扫叶楼如饱经沧桑的阅世枯僧; 那么,燕子矶则是铁塔般兀然矗立于大江之滨的猛士。它濒临朝晴夕阴、气象万千的浩浩扬子江畔,击涛搏浪,苍然独立,凌空而视,英姿不凡。如果拿它做为“秤砣”,什么才配作秤杆呢? “长虹作杆又如何?”也只有天上的七色彩虹,才配作秤杆,才更为相称。
将具有凌空之势的燕子矶比喻为悬在秤杆上的秤砣,已属不凡,进一步又取长虹作秤杆,就更为不凡。但诗的作者意犹未足,似乎感到在他这杆秤上还缺少点什么,缺什么呢?挂钩,即挂于秤杆上的钧物的秤钩。该用什么作挂钩呢?“天边弯月”,作者顺手拈来,使人感到是那样合适,可谓水到渠成,气足神完。秤砣、秤杆、秤钩,一应俱全。如此大的秤,又该称什么呢?“称我江山有几多”。亏他想得出,用这样的秤来称国土,如果真能称,这杆秤还算可以。
诗的作者首先借燕子矶为喻,继而运用一系列比喻来做成他想象中的秤。但这些联想和连贯比喻,都在说明一个问题,即国土之重。实际上,如果真有这么大的秤,江山也是不可称量的,诗的旨意不过是在歌颂中华江山的可重和可贵。
朱元璋以帝王家的胆识和气魄,以不俗的构思和想象,以一系列的巧比妙喻,既描写了燕子矶的雄伟气势,又抒发了自己的豪阔之情。传说此诗是朱元璋微服出巡时至燕子矶,听一群年轻举子赋诗即兴之语而得。当时举子们将燕子矶比为秤砣,但却没人能续得出下句,而被朱元璋接了下来,补句得成此诗。这是否真实,难以确论。但无论如何,续作也好,创作也好,此诗是符合朱元璋的个人经历和身份的。只有他,才能有这样的想象; 也只有他,才想称一称自己的江山。在语言运用上,通俗而别开生面,雄放且富于谐趣,具有民歌的韵致,这大概于他出身贫苦,为僧为丐的经历有关系吧。
-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王维的诗句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翻译:你从故乡来,应该知道故乡的事情。
明天来到绮窗前,寒梅已经开满花朵。
上一句: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下一句: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诗句】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出处】唐·王维《杂诗·其二》。【译注】你从故乡来,应该知道 -
王国维《人间词话·豪词之胸襟》经典解读 豪词之胸襟 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犹东施之效捧心也。 唐
-
吴组缃 阴历五月初十日和阿圆到家,正是南方的“火梅”天气:太阳和淫雨交替迫人,其苦况非身受者不能想象。母亲说,前些日子二姑姑托人传了口信来,问我们到家没有?说:“我做姑姑的命不好,连侄儿侄媳也冷淡我”
-
邹韬奋《遗嘱》 我自愧能力薄弱,贡献微少,二十余年来追随诸先进,努力于民族解放、民主政治和进步文化事业,竭尽愚钝,全力以赴,虽颠沛流离,艰苦危难,甘之如饴。此次在敌后根据地视察研究,目睹人民伟大斗争,
-
我貌不自识,李放写我真。静观神与骨,合是山中人。蒲柳质易朽,麋鹿心难驯。何事赤墀上,五年为侍臣?况多刚狷性,难与世同尘。不惟非贵相,但恐生祸因。宜当早罢去,收取云泉身。
-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一、魔法仙境学校在无比遥远的地方,有一个花国度,里面住着许多仙子。花国度中央,是一所魔法仙境学校,魔法仙境学校是花国度中最美的仙境
-
杜审言 知君书记本翩翩,为许从戎赴朔边? 红粉楼中应计日,燕支山下莫经年。 这是一首略带调笑谐谑意味的送别诗。 苏绾大概是一位青年书生,诗人的朋友。他应某方镇的聘请去边地军中充当掌书记(简称书记),这
-
毛泽东诗词《七律·洪都》通过描绘洪都的自然景观和人民的乐观精神,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语言清新、形象生动,注释和鉴赏帮助读者理解诗意。在词人的笔下,洪都成了人们心中的理想之地,也展现了毛泽东对未来的美好愿景。
-
骈文是我国独有的文体。它讲究对偶,多用四六句式,讲究平仄配合、用典和辞藻的华丽,是一种特别注意形式美的文体。它起源于两汉辞赋,魏晋